中國古代音樂療法
【看中國2013年12月30日訊】音樂可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五音配五行可以針對人體的五臟疾病給予對應的音樂,而使患者達到應有的療效。每個臟腑都有其對應之音調,不足則以生之,太過則泄其旺,自然能產生平和之氣,氣順則可達到健康。
近年來音樂療法漸漸受到各國醫學界重視,顯著實例也層出不窮,其中也有讓腦傷病患者能奇蹟說話的例子。
據報導,擁有美國音樂博士學位的日本大阪藝術大學藝術學部教養課程教授野田燎,自創「音樂律動療法」,十年來在日本輔助治療約一百二十名因腦外傷、中風呈現昏迷、植物人狀態的患者,透過聽音樂、跳彈簧床,讓五成六的患者肢體動作改善,三成八的患者能開口說話。
野田燎回憶,他在十年前首次運用「音樂律動療法」,患者是一名十九歲的水腦症男孩,當時已臥病在床兩年,難以行動也不能說話,但接受治療後,三十分鐘後竟能緩緩寫下自己名字。
此外,一名五十六歲患者,買賽馬馬票時和人打架,因腦外傷昏迷住進加護病房,第三十一天開始接受治療,治療第二次便可以接球、在旁人扶持下緩步前行;另一名二十九歲被卡車撞傷的腦外傷患者,住院兩個月後接受每週一次、每次三十分鐘的「音樂律動療法」,四次後就可以站立,六個月後可自行進食,五年後已能開口唱一首完整歌曲。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音樂的活動中樞在大腦聽覺皮層(顳葉)。輕鬆愉快的音樂能促使人體分泌有益於健康的激素,如乙醯膽鹼等活性物質,從而調節血流量和興奮神經細胞。音樂還可以改善人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消化系統。
加拿大神經學研究員布拉德,以功能性核磁共振影像掃瞄術,調查沒受過音樂訓練者對音樂的情緒反應後發現,腦部不同的區域會對不同的音樂旋律產生反應。當音樂聽起來沉悶時,對情緒控制很重要的右腦副海馬區腦回地帶,變得很活躍;相反地當音樂旋律變得柔美、輕鬆愉快時,左右二邊控制情緒的腦部,會開始做放電波反應。
波士頓BID醫學中心的施洛醫師表示,受過古典音樂訓練男子的小腦,比不會玩樂器男子的小腦要大百分之五。
中國「五行與五音」
事實上,音樂療法的概念在中國古代已有一套完整的系統,其理論是根據五行學說。五行者,最早見於《尚書.洪範》,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尚書.洪範》鄭註:「行者,言順天行氣也。」
中國的五行學說思想認為我們這個空間的物質都是由「金、木、水、火、土」所構成,並且可以貫穿運用在方方面面。如五臟對應五行「金屬肺、木屬肝、水屬腎、火屬心、土屬脾胃」,又可配在中國的五音「宮、商、角、征、羽」。同時五音又可與四時相配:角音屬春(木)、征音屬夏(火)、商音屬秋(金)、羽音屬冬(水)、宮音屬中央(土)。
「五音」
「五音」的出現據史籍記載為《世本.作篇》:神農作琴。神農氏琴長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征、羽。
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書》說,音樂可「動盪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五音配五行可以針對人體的五臟疾病給予對應的音樂,而使患者達到應有的療效。
如「肝氣不足」的人可以聽「羽」調音樂,羽音屬水,以水來生木以調養肝臟(木)之問題;「心氣虛」以「角」調音樂,角音屬木,以木來生火調養之;「脾胃弱者」可以聽「征」調音樂,征音屬火,以火來滋土;「肺氣不足者」以聽「宮」調音樂為主;宮音屬土,故以土生金為用;又「腎虛」者聽「商」調音樂,商音屬金,以金生水為滋養腎。每個臟腑都有其對應之音調,不足則以生之,太過則泄其旺,自然能產生平和之氣,氣順則可達到健康。
「醫學證明」
上述說法在醫學上有重要意義。實驗證明,音樂能調節大腦神經功能,使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趨於平衡。可降低血壓、促進消化功能,紓壓、解勞、安眠,對胎兒的生長發育也有益處。
音樂對於人的身心具有確實的治療作用,根據研究顯示,某些音樂特有的旋律與節奏能使人的血壓降低,基礎代謝和呼吸的速度減慢,使人在受到壓力時所產生的生理反應較為溫和。西方國家將音樂配合醫療體系,廣泛應用於各種心理及生理治療之中。
音樂的治療功能,另一方面是透過音樂的物理作用,直接對體內器官產生共振效果。因為聲音是一種振動,而人體本身也是由許多振動系統所構成,如心藏的跳動、胃腸蠕動、腦波的波動等。當聽到音樂產生的振動與體內器官產生共振時,會使人體分泌一種生理活性物質,調節血液流動和神經,讓人富有活力、朝氣蓬勃。聽古典音樂能增強正能量,憂鬱時可選莫札特的《b小調第四十交響曲》,催眠可選用莫札特的《催眠曲》或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