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製造業前景堪憂(圖)

未來企業仍然大量倒閉


【看中國2013年12月16日訊】東莞,一個倍受爭議而製造業又空前發達的地方,常常是製造業大國的一個樣本區域,但凡任何有關製造業的風吹草動,總能在東莞找到分析樣本的一塊區域。

2008年的金融危機,東莞的製造業,十停去了三停,產業工人一年中喪失160萬人,但東莞仍然維持著龐大的製造規模。

事實上,2008的危機,只能算是一場急病,來得快,去得也快,真正令企業難受的是現在,以及將長期需求不暢的未來很多很多年。簡單講,這一次,是一場慢性病,無法治癒,只能靜養。東莞的製造業規模,將會持續縮減。

事實上,浙江區域比東莞難受得多,溫州的打火機,十停已去八停。

未來幾年的東莞的將會如何?

1、製造業的小微化將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這是一個人人都想當老闆的時代,製造業的門檻已經變得很低,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以及技術門檻較低的領域。原先有規模的這種類型的製造業,將難以為繼。

2、企業的數量將大幅增長,但製造業的規模將大幅縮小。現在,跟任何一個老闆談未來,沒有一個希望把企業做大,最多是想把企業做強,知識產權受到空前重視,產品創新也被倒逼不得不提上日程。低端加工業的小微化將化解供應的矛盾。

3、外資將持續看空中國製造,規模化製造業將持續縮減規模及數量。除了歐美資本的回流,台資及港資本就是低端製造的始作俑者,將會大批量倒閉。台資曾經在07年空前地達到60萬家(全國),現在只剩35萬家左右,未來或許10萬,或許5萬,台資在大陸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港資更不用講,比台資更不如,管理能力低下同時製造水平更加低下,加上港人較臺灣人懶散,所以將來是全軍覆沒的概念,這裡基本不用再談港資。外資的撤離帶來的是配套企業的大量倒閉,比如合俊玩具的倒閉或者金臥牛的倒閉,都連帶拖累數百家供應企業或倒閉或縮減規模。現在在東莞,最便宜的是二手機械,CNC,注塑機,火花機,磨床銑床都是最便宜的時候——要創業來東莞,這個時候是進入門檻最低的時候。

4、出口受阻。事實上東莞製造甚至中國製造,所堆砌出來的出口數據大部分是外資企業在中國製造的產品走了一趟海關,然後得出的數據,真正的國內企業出口量,事實上很有限的,東莞製造中的本土,出口能力十分弱小,甚至不值一提。

5、內需持續擴展,東莞獲益不多。企業小微化將壓低製造利潤,國內工資將持續上漲,消費能力有所增加,因為產品價格的再次下探,將令消費能力提升,所以國內需求會有一定程度上漲,但東莞製造得益不多。比如網購所涉產品,東莞獲益的將基本集中在數碼產品,但又遠遠比不上深圳。至少東莞基本沒有開發能力。

6、企業轉型難上加難,並不佔據產品創新領先水平的東莞基本無法突圍。

所以未來,東莞製造將風光不再!但製造業規模仍然較大,盈利能力持續低下,創新受阻。

舉一些實際的例子:

A、前幾天去一個朋友那裡,他專收二手設備,意外的發現,他的氬弧焊機堆滿了一個倉,足了一百七八十臺,都是日立松下林肯及三社,問他怎麼搞了那麼多,他說現在倒閉的企業太多了,收都收不過來,問我要不要,1000塊一臺,自己拿去修,或者拿兩臺同型號的去拆機組裝一臺好的出來,壞的還給他買廢鐵。我說你自己拆,變壓器也值1000多了,他問誰要,堆在這裡要付房租。無語了,原先一臺最便宜的松下,也要2.5萬,原來三社林肯這些,沒三萬四萬下不來。

B、另一個朋友,專搞法院拍買的整廠設備,上個月收了一個注塑廠42臺機,250T的20多臺,300T的10幾臺,200T以下的有幾臺,350T的有幾臺,原來這些設備全新要值1300萬,拍賣價格100萬拿到手,平均一臺4萬元的價格往外賣,一週之內就處理完——創業的人大把人,原來在注塑廠裡當師傅的,租個小門面,可以放三四臺機,就開始創業了,所以機臺非常好賣。前幾天跟他去看一個港資廠,800多臺注塑機,連同原料1500餘萬元(現價打7折),總共3000萬出售,要現錢,他自己沒那麼大實力,沒收,被一群廣東佬組合起來收購了。原先這800臺注塑機投資超過1.8億。

C、從前每個鎮都有數家用工超過萬人的企業,現在基本已經很難見到用工超過萬人的企業。殭屍工廠現在也不少。一個朋友做塑膠原料,前幾天被港資客戶告知工廠難以為繼,所欠145萬被要求按3折還款,同樣的經銷商有300多家,涉及貨款4000萬元,去到工廠處理,設備已經被法院查封,這個老闆還算有良心,沒有跑路,積極配合處理後續資產,工人的工資及村委的房租以及政府要收的各種稅費是不能拖的,只能坑供應商。

D、用工量持續降低,臨時工、暑期工對象用工量加大。原因是定單不穩定。

E、廠房分租的越來越多。

D、房地產繼續成為支柱,政府樂此不疲的開始打「三舊」改造的主意,目標對象基本都是工廠,特別是有價值地段的工廠。這在靠近深圳的幾個鎮尤其明顯。騰籠換鳥壓根就是個笑話。搞地產能換什麼鳥進來,換的只是一些鳥人進來。

F、今年下半年經濟有些許回升,但整體來說仍然十分困難。深圳廠往東莞搬遷的多,製造了投資蒸蒸日上的傳奇,實際這是深圳房租大幅上升的必然結果,情況更令人擔憂。但深圳即便這樣仍然較有活力,深圳人才密集,山寨能力強,創新能力也不差,所以仍有活力。但深圳是職業環境最差的一座城市,所有去深圳的人都想著人生的奇蹟,所以只要能夠撈到機會,立即想著價值最大化,這方面體現在企業的人才流動性大,技術幾乎無保密可言,商業道德,職業道德在深圳基本就是狗P,我認識一個老闆做太陽能控制器,嵌入式晶元是這裡面的核心部件,是我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幫他寫的,這個老闆可憐到每一次拿晶元都自己晚上12點以後到我朋友這裡來拿,怕人跟蹤,至於快遞什麼的,是絕對不允許的,哪怕一個晶元,也要自己上門來拿,他怕他的業務員及技術員知道供應商,分分鐘自己跑出去搞出一模一樣的東西出來。他說他只需要賺三年就夠了,以後再不開工廠,他的產品早就有人盯上,只不過這個晶元的程序——我的這個朋友在嵌入式晶元的編程方面在深圳絕對是頂級的,一時沒有人能夠破他的程序——其實呢,他用彙編編的,現在這些剛出道的軟體工程師恰恰不懂彙編,東想西想以為這裡面有什麼高深莫測的東西。這就是深圳的職業環境,看看艾默生就知道,這家公司裡出來的人,辦出過百家搞變頻器的企業,直接把普通低功率變頻器的價格拉到底——這行業也沒得玩了。華為是做系統集成,所以被人模仿也不會產生什麼影響。應該說深圳公司的開發能力在國內還是第一流的。哪怕山寨,現在也越來越有水平。

G、如上所說,東莞的大多數公司都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大部分是低端製造,未來公司小微化會進一步阻止創新能力——沒有團隊組合怎麼創新?任何一項產品都涉及到很多領域的知識,不是一個人坐在屋裡想就能夠把全部事辦明白的。現在要養一個技術團隊,好難啊。我同學的企業,173號技術人員,每年光薪水要2400萬,七七八八每年要花掉4000萬。幸好他的產品已經做到國內一流,年銷售額也差不多達到4億,尚能支撐。小微企業是幾乎不可能有這樣的實力去支撐創新的,華為開的價碼就算是應屆生萬元月薪,放到小型企業哪裡付得起。所以東莞企業轉型升級的希望不大。

H、創新的另一個風險是職業道德,我的一個朋友,開發一款產品,試驗成功之後,開始寫專利,等他把專利文件遞上去,以為沒什麼問題了,過兩個月去查詢,發現與他一模一樣的權利要求,產品說明,就是一樣的專利文本,而且寫都是他自己寫的,在國家專利網上被公開了,一下傻眼了,被福建的一個人率先申請了。一經調查,竟然是在申請準備期間辭職的一個技術人員,讓他十八歲的兒子作為權利人申請的,把他眼都急綠了。後來他仔細留下了這個人的工資記錄,當初的勞動合同,以及後來詢問這件事情時候的電話錄音,等到專利生效之後,要打一場官司。這就是我們的職業環境,幾乎已經無語了。人與人之間更加缺乏信任感,尤其是企業在下行環境當中的時候。老闆對員工,員工對老闆,均缺乏信任,企業可以做大做強的時候,員工與企業之前是可以有信任的,這個階段就比較難。這樣的從業環境,也同樣令製造業難以為繼。

J、人工成本仍然不斷提升。在東莞,現在一個普工,包吃住沒有3000,基本上是沒人給你幹的。加班固然是較長一點時間,但即便每天八小時五天工作制,你不付出2500以上同樣沒人給你幹。身負一點技術的師傅、工位操作工,5000是最基本的。至於管理人員,這不好講,你工位操作工拿5000,管理人員該拿多少?沒8000你管得住這幫人?更重要的是:普工工資肯定還要上漲,這是根本沒辦法的。

我常說,現在干製造業,比在老家種地都不如,每天早上醒來,一兩萬就不見了,工資,房租、水電、稅收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但你永遠不知道,這一單做完了,下一單在哪裡。養幾個業務員,但凡是建立了好的關係,自己一腳把老闆踹了。現在二手設備到處都是。

製造業,不要說東莞,整個國家,都會面臨一場很大的危機,我涉身其中,瞭解較多,以我的體會,來看待東莞的前途。

十多年前,我剛畢業出來打工,有幸去過一趟臺達,這個企業在東莞做過事的人應該都有聽過,當時,他的一個號稱是千級無塵車間裡擺了四臺自動貼片機(SMt),非常寶貝,不但價格昂貴,而且當時在珠三角,能夠投資得起這種設備的基本上投的就是印鈔機。這樣製造出來的產品,算不算低端製造呢?肯定不能算。但現在,做SMt的企業就是低端製造,貼片機能夠有環氧地板就算好待遇了,至於無塵室就不用指望了,SMt已經淪為民工產業,現在大量企業只是做了一個硬性規定:每單最低600元起,所以貼一塊板他會收你600元,你貼200片也是600元,600元相當於就是上機費。是不是做貼片機的就算高端製造呢?也未必,現在國內有很多家都已經能夠製造,技術是要落後一點,一般的電腦主板都能製造,價格不足30萬,甚至只要十餘萬。相對於90年代六七百萬甚至過千萬的投資,這個行業一下子變得沒有了門檻。

任何時候,高科技與低端製造常常都是一步之遙。而我個人人為,只要有我們中國人介入的領域,都會成為低端製造,這跟我們的國民性有關係。有中國人從事製造業,是全球的災難,除了我們對知識產權的無視,山寨成風,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於成本利潤的計算方式,以及我們對於利潤的預期及發展的預期。

關於技術方面的高端,恰恰是中國企業的短板,這是不是表明中國企業大部分還只能從事低端領域?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概念,在廣東的很多企業在製造水平上並不低於國際知名企業,但難於在關鍵技術上取得進步,這一點朗咸平的觀念是對的,在產業鏈中中國人選擇了製造,製造恰恰是產業鏈分工中價格較低的一款。這也是我所認為的只要中國人涉足的領域或者說能夠涉足的領域,都不是高端,都無法高端,因為內部的惡鬥會很快把這個領域鬥成垃圾產業。

實際上更多的企業參與了產業鏈條的全部過程,又會怎麼樣呢?
在廣東,從廣州到珠海,途經佛山中山等地有一條國道叫106國道,在這兩邊有一群風光無限的企業,美地,格力,格蘭仕,萬和,萬家樂,華帝等等,你如果用心分析他們的成長,可以得出一個可怕的結論。什麼結論:摧毀行業投資價值。

什麼叫摧毀行業投資價值,就是我進來干了,你就別干了。我進來干之後,這個行業就不再具有投資價值。什麼意思?我會無限撥高行業的保本點,以前做干同樣的產品,1萬臺每年活得很好,我一上來就把保本點定到50萬臺,所以達不到50萬臺的企業將會全部死亡。這就是106國道模式,這個詞是我取的,但你可以分析尤其是佛山、順德這一帶的企業,可以講他們的營銷人員互相竄場,基本都是這樣的理論在玩企業。

高端一定不能只是技術水平的高端,而是整體產業鏈的‘高端’,我說的以上企業是具有這個鏈條的,而且能力也並不弱——也樂於見到日本的大部分家電企業節節敗退。

如果放寬一點想,整個中國正在玩的,實際上也是這一套,只不過是鬆散型的,自己在內部先惡鬥,這種惡鬥最原始的玩法還是價格戰,這價格戰是刀刀見血的,國際同行連在旁邊看熱鬧都得要小心點。這一玩,不就把台資港資都掃地出門了嗎?這樣玩下去的結果,是今後還將層出不窮的國際貿易爭端,還有深刻的傷害了製造業的利潤和發展,這是我們對於製造業無限悲觀的根本原因。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經濟觀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