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7月10日訊】《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自東晉以來,盛傳不衰,至今大約己歷1600多年。這個故事,經過歷代民眾的不斷創造和無數文人的琢磨加工,具有較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它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有著廣泛的世界影響。故事經過重新整理和改編,已早搬上舞臺和銀幕。其情節的主幹也為人們所熟知。它取材於古代生活,又具有傳奇色彩,悲劇的結局和理想化的結尾達到和諧的統一。梁祝故事的基本思想,仍然與今天人民的思想起著共鳴。它在今天的積極意義仍然是不可低估。
故事的歷史原型,由於年代久遠,己難查考。但據有關文獻和地方志史記載,它以浙東為中心,並由此而輻射流傳,則是可以肯定的。故事定型之前,人民大眾如同母親身懷孩子一樣,用心血孕育著,使之發育、成長,直至新生命的誕生。故事在基本定型之後,依然沒有停止它的流傳發展,反而出現更多新的異說。這樣,以「梁祝」命名的故事並非只有一個,而是多姿多采、光耀奪目的整整一群。梁祝故事定型後的情節主幹為:化裝求學、草橋結拜、同窗共讀,十八相送、樓臺相會、破俗弔孝、闖墳自盡與合塚化蝶。結尾梁祝愛慕殉情化蝶,雖有不少異說,如化鳥、化虹、化魚、化石和化竹等,但以「化蝶」力量佔優勢和最有影響。
既然世上的蝴蝶與許多美麗的愛情故事有關,難怪古人要在詩詞中稱它為「風流種」了。而梁·簡文帝的一首《詠蛺蝶》,似乎也道出了世人對於蝴蝶的讚美和祈望:「空園暮煙起,道遙獨未歸。翠鬣藏高柳,紅蓮拂水衣。復此從風蝶,雙雙花上飛。寄語相知者,同心終莫違。」
蝴蝶之所以被人稱頌和讚美,並被視為吉祥物。在古人的民俗心態上,主要是因為其翼的色彩斑斕。同時,也由於一音之諧:即「蝶」與「耋」諧音。蝴蝶簡稱蝶,正如《本草綱目》所云:「蛺蝶輕薄,夾翅而飛,然也。蝶美於須,蛾美於眉,故又名蝴蝶;俗謂須為胡也。」作為吉祥物的蝴蝶,主要見於吉祥圖案,因諧音而表示耄耋的意思。耋泛指年高,特指八十歲。《禮記》云:「七十曰耄,八十曰耋,百年曰期頤。」此類吉祥圖案有「耄耋富貴」,即貓、蝶和牡丹的紋圖;「瓜瓞綿綿,即瓜和蝴蝶的紋圖,常見於畫稿、傢俱、什器、衣料、建築、彫刻等,應用甚廣。
「梁祝化蝶」的故事 象徵愛情堅貞生死不渝
一千六百年之前產生了「梁祝化蝶」的故事。其中梁祝愛情堅貞,生死不渝,最後雙雙化為蝴蝶。隨著狂風驟作,巨雷大雨,轟然一聲,梁山伯的墳墓豁裂,祝英臺縱身躍入。頃刻之間,風和日麗,花鳥爭春,彩虹萬里,梁祝化成雙蝶,翩翩起舞。在故事的流傳中,人們又將它同我們傳統的節日風俗相聯繫,相傳每年夏歷三月初一為祝英臺的生日,因而此日被定為「雙蝶節」。江蘇宜興的善卷洞附近有祝英臺之陵和讀書處,人們還往往要去憑弔一番。
彩蝶紛飛與繁花似錦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故而彩蝶也常被用來描摹春光,表現美景。新年伊始,三陽開泰,草長鶯飛,蜂鳴蝶舞,故古人常以彩蝶入春聯。如「年瑞人歡花解語,春融蝶舞鳥相知。」「桃紅柳綠織出十樣錦,蝶飛蜂舞引來四季春。」又,梁祝故事中的化蝶情節表現了人間的至愛、至美,同時,蝶戀花亦正符合夫婦之義,故而蝴蝶鮮花,也是祝頌夫婦關係和諧美滿的好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