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社會危機嚴重,藩鎮之禍、宦官之亂、黃巢起義、朋黨之爭使曾經輝煌無比的大唐王朝瞬間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五代十國的分裂、動盪。
在五代亂世之中,宮廷政變、武將造反屢見不鮮。後周禁軍統帥趙匡胤就是這樣的背景下,通過「陳橋兵變」,以兵不血刃之勢登上帝位,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宋朝,統一了大半個中國。由此開創了一個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
趙姓之源
在百家姓中,趙姓居首,是天下第一大姓,這主要因為《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當時趙姓為國姓,故排名第一。在趙姓中,湧現出不少傑出人才。河間趙氏著名的人物是西漢京兆尹趙廣漢,而讓趙姓發揚光大的人則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
追溯趙匡胤的家譜,我們發現趙匡胤乃是鳳鳥的後裔。據史書記載,趙匡胤的祖先本不姓趙,而是姓嬴,與秦國嬴姓同祖,形成於西周。嬴姓起始於三代時期,其祖先為伯益,是夏朝東夷族首領,聖主舜賜其姓嬴。
到了伯益的九世孫造父時期,造父是周穆王的親近車御,擅長狩獵,因此,他常與周穆王一起外出打獵遊玩。有一次,他在潼關馬市發現了六匹毛色無雜的駿馬,品相非常優秀。可是當時規定,周天子的車乘必須是八匹品種統一、毛色一致的駿馬,這只有六匹,不能達到禮制的規定。可是如果放棄,又實在可惜了這幾匹寶馬。他猶豫許久,後來聽說在山中的桃林還可以找到毛色一樣的馬,他就買下這六匹,馬上跑到桃林中尋找。桃林有三百里大,又是樹木參天,找到兩匹馬談何容易?造父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就在三百里桃林之中風餐露宿,歷盡千辛萬苦,最後終於獲得同一毛色的千里駿馬兩匹。造父將所得八匹千里駿馬送給周穆王。周穆王立刻更換新輿,非常高興地收下了寶馬,並親自為造父深入桃林捕獲的兩匹千里駿馬賜名為「驊騮」「驪耳」。從此以後,「驊騮」「驪耳」就成為讚美千里駿馬的代名詞。
周穆王喜得寶馬後,自然對造父更加欣賞。傳說有一天,他們一時興起,縱馬向西馳騁,八匹千里駿馬將隨行的衛隊遠遠地甩在身後,不見蹤影。周穆王和造父二人非常高興,不理會後面的人,乘興揚鞭催馬一直向西,不出半日就來到了西域。兩人都是第一次來到離國都這麼遠的地方,景色與關中大不一樣,地廣人稀,山川壯麗,不由得流連忘返。而且加之珍獸猛禽遍地,兩個喜歡射獵的人不能自已,驅車追禽趕獸,不覺天色已晚,就任憑千里駿馬在西域荒漠中自由奔跑。結果,一直跑到了崑崙丘,那是西域瑤池的所在地,他們見到了西王母,得到了西王母的熱情款待,並在瑤池之上「與西王母觴」,三人對飲仙酒作歌,煞是痛快。
就在這個時候,徐國徐偃王起兵造反,周穆王非常著急,造父便駕車日馳千里,與周穆王迅速返回鎬京,及時平定了叛亂。周穆王感念造父在這件事上立了大功,便將趙城(在今山西洪洞縣北)之地賞賜給了他。古代一向以住處為姓氏,造父的後裔自此以後便稱為趙氏。
由此下傳六世到了奄父。奄父名公仲,和他的祖先一樣是周宣王的近御,幫助「宣王中興」,趙姓有了最初的地位與發展。到了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七世孫叔帶離周仕晉,成了晉文王的御者,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在晉國一直有著很高的地位。到戰國初年,晉公族勢力消亡,大夫擅權,叔帶的十二世孫趙襄作為一個權大夫之一,自聯合魏氏、韓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
這是一個不忠於周天子也不忠於晉王室的行為,可是趙襄還是做了。到了他的孫子趙籍時,趙國正式獲得了周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其王室貴族和平民百姓紛紛以國名為姓,稱趙氏,散佈全國。其中天水、邯鄲、涿郡為趙氏的三個主要分支,而涿郡一支(又稱河間趙氏),為龍脈所系,時至五代,終出現了趙匡胤這位真龍天子。
涿郡沃土
涿郡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郡,早在漢高祖之時就已設立。漢朝時涿郡的轄境在今北京房山以南,河北易縣、清苑以東,河北安平、河間以北,河北任丘經西地區。到了隋朝,涿郡設為幽州,轄境相當於今北京及河北霸縣、天津等地區。唐朝時,改為涿州,治所在範陽,轄境相當於河北涿縣、雄縣、固安等地。
涿郡以涿水而聞名,在道士眼裡是一塊風水寶地,在地理學家看來,涿郡則是一塊豐腴之地。其實涿郡本來沒有特別發達的水系,是隋朝鑿通的大運河使這個地方藏風聚氣。
公元605年(大業元年),隋煬帝即位第一年就征發百萬士兵和伕役,修造通往涿郡的運河,同年又改造邗溝。直到公元610年,開鑿大運河的工程才基本完成。隋煬帝先後開鑿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分別溝通了黃河和涿郡、汴水和淮河、淮河和長江、京口和餘杭,南北連通,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運河。大運河從北方的涿郡到達南方的餘杭,南北蜿蜒長達五千多里。除了用作運輸之用,隋煬帝還命令修運河的同時在兩岸築起御道,種上楊柳樹,以便自己從長安到江都巡遊。他還沿運河建立了許多糧倉,作為轉運或貯糧之所。
這樣一來,涿郡作為大運河的終點,成為了匯天下財貨之地。而這條運河也連接了黃河、長江兩條水系,將橫貫中原的三條龍脈打通,涿郡由此開始展露龍騰之像。
判定一個地方的風水好壞,水相很重要。一般來說,水源深長則龍氣旺,水源短淺則不會養龍育福。而水道的改變也會影響一個地方的風水布局,涿郡就是這樣一個因水道改變而影響風水布局的地方。
涿郡趙氏支系的始祖後裔、西漢京兆尹趙廣漢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趙廣漢是西漢的一代名臣。《漢書》說:「廣漢為人強力,天性慧於孝職。」因此,趙廣漢位同宰相。
趙廣漢之後的趙氏家人也並非等閑之輩,趙廣漢之孫趙貢仍然在漢朝做大官。他們的地位一直延續到晉朝,趙氏子孫趙至是當時人所尊崇的一代名士,也身居要職。隋朝時,趙世模和趙元淑父子為國家鞠躬盡瘁、成為隋朝有名的功臣。唐代的趙氏後人更是人才輩出,大多身居高位,這種穩中有升的家族傳承都是與涿郡風水的變化分不開的。
到了宋太祖趙匡胤父親趙弘殷這一輩,趙家龍氣漸顯。據《梁書·寶志》記載,趙弘殷出生時,發生了很多怪事。那一天,黃河風浪漲得很高,大浪從河底捲出一塊古銅牌,上面刻有三行古字:有一真人在冀州,閉口張弓左右邊,子子孫孫萬萬年!也就是說,冀州將出一位弘字輩真人,其子孫將登上皇位,君臨天下。說來也湊巧,趙弘殷恰是弘字輩人,他的兒子趙匡胤最後也果真做了皇帝,君臨天下。
(節選自《帝國龍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