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竹製樂器,外切口,五孔(前四後一),屬邊棱振動氣鳴吹管樂器,以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蒼涼遼闊,又能表現空靈、恬靜的意境。
「簫是文人在書齋裡的呻吟,尺八是寒夜裡吹過竹林的一陣風」,喜愛尺八這一樂器的人們這樣評論道。
如今還有多少人知道尺八這種樂器?「尺八」名的由來,緣於其長一尺八寸。多為竹製,頂端開口,吹口處斜面切削,豎吹。最早可追溯到9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骨笛,東漢時期,尺八的前身羌笛已流傳於民間,隋代成為宮廷主樂,至唐大盛,用於宮廷樂舞,宋朝末年在我國消失。在東漢陶俑和唐三彩駱駝載樂俑中,我們便能看到尺八的蹤影,但更長時間內,我們只能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找到對尺八的描述。
尺八是一種類似於簫的竹製管樂器,發源於東漢時期的中國,隋唐時成為主要的宮廷樂器,宋朝時由遣唐使傳入日本。之後,由於宋朝的社會動盪和元朝少數民族統治中原造成的文化斷層,使得尺八在中國漸漸失傳,在日本卻廣為流傳,而且形成了「琴古流」、「都山流」、「明暗對山流」等幾大流派。
剛從中國傳入日本時,尺八是一種法器。每到寺院有重大法事時,就要在佛前獻演尺八,在僧人們看來,獻演尺八和獻花、燒香、供奉食物一樣,都是供養佛祖的方式,是法事的一環。這種傳統至今也還保持著。而各種流派的尺八演奏中,「明暗對山流」所倡導的「萬發自然、不事彫琢」,最能體現禪宗的精義。
如今在日本被尊為國樂的尺八,傳承歷史究竟是怎樣的,如今仍有爭論。現在普遍接受的史料,是鐮倉時代的日僧心地覺心入宋參禪,來到杭州修行後傳入日本的。據傳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心地覺心與他的中國師弟張參參禪之餘,偶然聽見張參演奏一種樂器,問後才知道是尺八。尺八乃是張參祖上唐朝張伯傳下來的。相傳古時有一個開悟的人性格比較佯狂,化緣時常拿著鈴鐸演奏,往生後人們沒發現他的屍骸,但卻聽見空中傳出美妙的鐸音,張伯非常仰慕這種神韻,隨機用尺八擬寫了誦經振鐸的曲子《虛鈴》。這首曲子一直傳到了張參,心地和尚也就將這些帶到了日本,到寺廟去修煉,並傳誦至明治以前。由此,尺八成了一種禪意十足的樂器。
在今天的日本,專門收藏古代重要文物的奈良東大寺正倉院珍藏著8支唐代制的尺八,這些或竹或玉、或石或牙的尺八,被視為日本的國寶。這種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老樂器,已成為日本的國樂,發展成為可獨奏、重奏或參加樂隊合奏的神奇樂器,它既能吹出古典雅樂,也能演奏現代音樂。
在山田洋次導演的《武士的一分》和《黃昏清兵衛》中,我們能聽到由尺八吹出的蕭瑟音調,在歐美的音樂會中,也能聽到尺八與爵士樂的合奏—而這一切美妙,其實源於中國古人的智慧,就像不少中華文明一樣,卻在異鄉流傳發揚。「尺八在日本和歐美開枝散葉,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尺八演奏家、作曲家、制管師,愛好者也日益增多。而在中國,尺八演奏家只有十多人。」
相傳唐代的雜學家呂才善於製作尺八。尺八雖為一尺八寸的簡稱,但實際上並非具有確定的長度。據《新唐書·呂才傳》記載,尺八一套共計12支,而在日本的正倉院確實也保存著由中國傳入的八支長短形制不一的古代尺八。這種早期的古代尺八,都是六孔,且有石雕、玉琱、象牙雕等不同的材質和華麗的裝飾,與日本後來中世的五孔尺八有很大差別。十三世紀鐮倉時代的禪僧覺心曾在南宋求學,據說他帶回了南宋尺八並學習了相應的曲目。這種尺八及其音樂,日後發展成了普化尺八。所謂普化尺八,主要用於佛門音樂,演奏的也基本上都是禪僧。後來到了德川幕府時期,尺八就逐漸發展成了現在的形式。明治初期,普化宗被廢止,而尺八則作為民間樂器廣泛的與其他樂器一起合奏。如今,尺八不僅僅是基本的五孔,還有七孔和九孔的尺八。因為管樂器的音域相對狹窄,為了適應不同的調而產生了不同長短的尺八。尤其在一些現代作品中,多孔尺八能提供更多的音型組合,演奏手段更豐富。雖然對於專業的演奏者來說,就算五孔尺八也能吹出不少微分音程和豐富音色,但較多孔尺八來說,音量和豐富程度則差了很多,這是技巧不能彌補的。
除了禪宗尺八的淵源,尺八歷史上還有各種其他音樂類型。如一節切尺八,現在基本只剩下樂譜而絕跡。還有三曲尺八和民謠尺八,顧名思義都是用於相應的音樂類型。不過本唱片只提供了古典尺八音樂,即由普化尺八發展而來的尺八音樂。古典尺八分為兩個流派,琴古流和都山流。琴古流相對古老,由18世紀的黑澤琴古(1710—1771)創立;而都山流比較年輕,由20世紀初的中尾都山(1876∼1956)創立。經典的尺八曲目被稱為尺八本曲,著名的本曲有《虛空鈴慕》、《鹿の遠音》、《鶴の巣籠》、《三谷管垣》、《湖上の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