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參也中夫四德者矣哉!」而被孔子譽為「四德」之人的曾參,如今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心中的聖人。
被後世尊稱為中國歷史上五大聖人的「至聖孔子、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聖孟子」都誕生在齊魯大地上,他們共同開創了影響中國和人類文化歷史進程的儒家思想。在嘉祥縣曾子廟前門坊上,至今保留著兩塊匾額——「一貫心傳」、「三省自治」,記載著曾子這位孔子學說的主要傳播者的貢獻。唐韓愈在《送王塤序》中說:「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門弟子不能遍觀而盡識也,故學焉皆得其性所近。其後離散分處諸侯之國,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遠而末益分。惟孟軻師子思,而子思之學蓋出曾子。」在「孔子、曾子、子思、孟子」這個儒學傳承脈絡中,曾子是承上啟下的人物。
少年勤學師從孔子
曾子,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嘉祥縣)人。生於公元前505年,死於公元前435年。他出身沒落貴族家庭,少年就參加農業勞動。曾子的父親曾皙,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曾子十七歲那年,曾皙認為曾子需要進一步深造,便決定帶兒子求師孔子。於是,曾子從魯國南武城出發,經陳國到楚國追上孔子,成為孔子的學生。孔子對曾子的第一印象是「參也魯」,也就是說曾子比較質樸、憨厚。
曾子學習的最大特點是勤學好問。他說:「君子要珍惜時間用於學習,有適宜的時間就要學習,對疑難問題不迴避,容易的問題也不放過。」每次在孔子身旁,曾子必然提出問題,凡是吉、凶、軍、國的禮儀,常規和權變的方法,沒有不問個究竟的。《禮記》中有篇《曾子問》,記述曾子一次向孔子請教就達四十多問。
曾子十分注重自身道德品質的修養,他把學業與自身修養緊密結合起來。他說:「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了?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孔子認為曾子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所以特別注重傳授學業於他。有一天,孔子說:「有一種最高的關鍵的道德,用來治理天下,你知道嗎?」接著把孝道系統地講授給他,傳授的內容記錄在《孝經》上。又有一天,孔子閑坐著,曾子陪著他,孔子又把治國的方略傳授給他,傳授的內容記錄在《大戴禮記·主言》裡。禮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孔子也對他進行了耐心的傳授,傳授的內容記錄在《禮記·曾子問》裡。這種多次的單獨傳授,不能不說是孔子對曾子的特別關照和信任。
設教講學堪為師表
曾子一生從事的主要事業是講學,他最遲在二十三四歲就開始設教講學,幾位主要弟子公明儀、陽膚、樂正子春、瀋猶行都是南武城人,可見,曾子首先設教的地點就是其家鄉南武城。起初曾子設教於自己家中,後來學生增多,就搬入大戶人家。曾子三十八歲時,受武城大夫所聘,設教於武城。曾子三十九歲時,離開武城進入越國講學。現郯城縣西北六十里有磨山,相傳曾子曾在那裡授徒。曾子40歲時來到衛國,一待就是十多年。曾子在衛國不僅教學,還發表了一系列言論,並且繼續加強修養,堅守道義。他曾說:「晉國和楚國的財富我趕不上。但是,他有他的財富,我有我的仁德;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道義,我有什麼感到不足的呢?」
曾子在他61歲時,從衛國回到家鄉南武城,繼續設教講學。曾子教授學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原原本本地傳授孔子的教導。例如,一次曾子對他的學生子襄講什麼是勇敢,就直接引用孔子的話,他說:「你喜歡勇敢嗎?我曾聽孔子說過什麼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義不在自己一方,既使對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嚇他們;自我反省,正義在自己一方,即使對方有千軍萬馬,我也勇往直前。」
曾子教授學生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注意教學相長。《說苑·反質》記載著這樣一件事:公明宣跟著曾子上學,3年不曾讀書。曾子說:「你當我的學生,三年不學習,為什麼呢?」公明宣說:「哪裡敢不學習呢?我見先生在房內,父母在,呼喊的聲音不曾讓狗、馬聽到,我喜歡這一點,學習了但還沒做到。我見先生接待賓客,恭敬節儉卻不鬆懈怠慢,我喜歡這一點,學習了但還沒有做到。我見先生在庭院,嚴格對待下人卻不詆毀傷害他們,我喜歡這一點,學習了但還沒做到。我喜歡這三點,向您學習了但還沒做到,我怎敢做您的學生而不學習呢?」曾子離開坐席道歉說:「我不如你,你是在學習啊!」
曾子教授學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抓住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思想和道德教育。曾子的學生有人將要到晉國去,對曾子說:「晉國沒有我熟悉的人。」曾子說:「為什麼要有熟悉的人呢?去吧。有熟悉的人稱他為朋友,沒有熟悉的人就去做他的客人。君子堅持仁愛,成就德行,先做後說,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知道加強學習修養,那麼就是你的親人,有誰願意親近你呢!」
由於曾子教育得法,教育成果顯著,在他三十多歲時就有學生七十多人,最終有多少學生已無從統計。他的學生中有成就者不乏其人,最著名的有子思、樂正子春、公明儀、吳起等人。
著書立說得正以終
《顏氏家訓·勉學篇》說:「曾子七十乃學,名聞天下。」這裡的「學」,應該是研究學問、著書立說的意思。曾子晚年考慮靠什麼傳播孔子思想的問題,於是他組織學生在他的指導下編寫書籍。他們首先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輯錄起來,最後以子思為主編輯成《論語》。同時曾子認為自己也應有書,於是在樂正子春等學生協助下開始編寫《曾子》一書,最後由樂正子春等定稿。他們還一起編寫了《孝經》、《大學》、《主言》等書和篇章。
曾子在重病中,仍唸唸不忘教育學生,教育兒子。《大戴禮記·曾子疾病》記載,曾子的病情越來越重了,他對學生、兒子說:「君子尊重知識,就能夠使德行高超明達;把知識運用於實踐就能夠使事業寬廣宏偉。德行的高超明達,事業的寬廣宏偉,不取決於別的,取決於意志的加強罷了。與君子交往,芳香就好像進了存放蘭芷的房間,時間長了就聞不到它的香味了,這是與它同化了啊;與沒有德行的人交往,腥臭就像走進存放魚蝦的地方,時間長了就聞不到它的臭味了,這同樣是與它同化了啊。因此,君子要慎重地選擇他去成就事業的地方。」
曾子有兒子曾元、曾申、曾華,孫子曾西,都以賢達聞名。《說苑·雜言》中說:「孔子家的孩子不懂得罵人,曾子家的孩子不懂得追求權位,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父母善於教養。」曾子十五世孫曾據,有功於西漢王朝,封關內侯,因恥事王莽,率族人南遷江西,曾氏族人在南方得到發展,後又遍佈全國,部分移居海外,成為名門望族,代代有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