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古之傷心人。詞中浸透著傷心的淚水,充滿著揪心的仇恨。
掠過花間足帶香,手有餘味滿庭芳。
海潮歸來雨亦急,輕寒浣紗臥閑裳。
鵲橋架夢銀河散,柳外憑欄畫堂春。
鶯聲影亂千秋歲,霧失月迷踏莎間。
一、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是說其顏色方面超越其淵源,而冰寒於水是跳出其本有之色,僅僅在其形態方面就是一種質的飛躍,其意境之超脫,實屬境界之不同,意味亦不同。
秦觀的詞在內容方面,自表面看來,雖與《花間》之傳統有相似之處,然而在意境方面,卻實在又有其個人所獨具的特色與成就。【花間詞所寫的是供歌筵酒席演唱的側艷之詞,縟彩輕艷,綺靡溫馥。視野停留再裙裾脂粉,花柳風月,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狀,特別是他們的內心生活,崇尚雕飾,追求婉媚,充滿著脂香膩粉的氣味】。就詞柔婉精微之醇生的本質而言,早期無個性的艷歌,不過是形式上體懂得一種柔婉精微的持美,並無內容之深意可言,其後雖經溫庭筠、韋莊、馮延巳、李煜、晏殊、歐陽修等的豐富與發展,但並沒有突破艷情的氾濫和艷情的籠罩的藩籬,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某種增損和改變,而秦觀詞之特色,就在於他所回歸的乃是與以上諸家之增損改變都有所不同的一種更為精純的詞的本質。秦觀最善於表達心靈中最為柔婉精微的感受。在其《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中,外表看來雖極為平淡,而在平淡中卻帶有作者極纖細銳敏的一種心靈上的感受。【此詞細膩描述了一位女子在春天的早晨對周圍事物的主觀感受,她「淡淡的哀愁」、「些微的寂寞」造成了一種空靈淡雅的韻味,令人再三把玩,回味無窮】。
一語「輕寒」映襯詞中主人翁的心之涼意,但因「漠漠」使絲絲縷縷的心寒之意沁潤了作者本人的心靈與的思緒。【愁,本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情緒,詞人高妙處在於把這一不可捉摸的情緒用具體的形象表現了出來】,反其道而行之的「飛花似夢」、「絲雨如愁」也同樣新奇,已分不清花是夢、還是夢是花,雨是愁,還是愁是雨的迷散之狀態,將二者合一的模糊天成之趣瀰散開來。本詞無扣人心弦的澎湃之音,但來之慢,去之更慢的靜逸之情定會繞心靈於幽微不絕,這種美源於「才」之上「心」的沁染點滴,只可一籟一籟之漫灑,不可傾盆之倒灌,否則這種傷心人的傷心詞的質美就蕩然無存了。這種源於孤,但孤得美的詞鏡從此詞中流淌開來,如涓涓細水,雲霧繚繞般迷散於人們眼前。
二、滿庭芳華唯己淚
在宋代,文人與妓女之間微妙的情感是現在人無法直接體會得到的。宋之妓女主要職責是提供歌舞表演,而文人們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未曾戀愛就成夫妻共生活的牴觸與不解,正好可在與妓女之交往,欣賞歌舞、音律中尋求本該擁有的真愛,這種愛不一定以「性行為」為紐帶,並且他們渴求的情感寄託和浪漫只能在當時公認的青樓來宣泄。【荷蘭學者高羅佩把中國的青樓和西方妓院做了比較後認為:中國文人和藝妓的關係,頗有柏拉圖「精神戀愛」的味道】。秦觀與青樓女子之間是否存在柏拉圖式的愛戀,與他的詞在「傷心人」中表示對情之純粹雖無必然關聯,但他一定也或多或少沾染了一些曾經的理想中應該得到的「愛」。從而,秦觀用心傷譜寫的淚區和著訣別之難割難舍沁染了滿庭芳華。《滿庭芳》(山抹微雲)風格纏綿悱惻,淒婉動人,代表其前期婉約詞的最高水平。
【此詞與柳永的《雨霖鈴》有神似之處。別時的傷感,往日的柔情,別後的思念,層層鋪敘,但情思並非一瀉無餘,而是情一點出,即用景物烘托渲染。剛提「舊事」,即接以「煙靄紛紛」,欲吐還吞】。詞的語言清新淡雅。「抹」、「粘」二字更是將雲彩繞山腰像塗抹上去一樣,枯草緊貼著天際的實景之寫讓人聯想到鼻孔由抽泣而吸張之動像微雲吹過一樣,溢漫的淚水浸濕頭髮使之貼在面頰之上,單從這種細微之觀察與貼切之描寫,則看出當時三十一歲的秦觀對這段曾經「銷魂」的感情的刻骨銘心,而「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的無奈之舉更是讓他深陷「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情感之深思,儘管他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把世俗愛情升華到崇高的精神境界,提高了詞體的品格,但缺少了《滿庭芳》的情之肯切與率真。
三、晦雨倚晚踏莎行
【秦觀一生積聚了滿腹傷心失意的淚水,把深沉的心酸苦悶融注在類型化的離情別恨之中,將身世之感打並入艷情】,從而給傳統的艷情注入了新的情感內涵。《踏莎行》中,詞人一淒婉的筆調,描寫謫居地的自然環境和孤寂悵惘的思鄉之情,流露出處對現實政治的怨恨。由於他的人生期望值過高,對於人生的挫折和失敗又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故一旦希望破滅,就異常失望和痛苦,年已四十八歲的秦觀因「謁告寫佛書」被貶到彬州,這實在讓他感到「霧失」、「月迷」之茫然,失去人生信仰的方向和少年壯志的追求,而「桃源」本來的虛無進一步抒發了他理想之破敗,三句敘寫,表面雖是具象之景物,然不同於現實中之景物,進入了一種含有豐富象徵意義的幻像中之境界,【這是其敏銳之心性和悲苦之遭遇的相互結合的產物,遂以其銳感深思中之悲苦,凝聚成了如此深刻真切的飽含象徵意味的形象】,身處「孤館」,又遇春寒,其寂寞淒苦之情可想而知,在杜鵑的啼叫聲中,無邊的愁怨籠罩壓抑著一顆蒼老的心。同時,「梅花」和「尺素」又在暗示中轉化為一種對己對身世不解的理想與現實的隔閡。其恨積累之深重與堅固不可破除。最後,銳感多情之詞人秦觀,在其歷盡遠謫思鄉之苦以後,在「為誰流下瀟湘去」的疑問中抱恨長嘆……這種不自願的離別產生的酸楚化作江水流瀉與悲憫之際,遂又如此江水一樣「連遭貶謫」,經不起風浪與讒言侵蝕的脆弱之心在四年後流向了人生長河之盡頭,但那些「傷心詞」會永遠浮飄在時間長河之上,綻放其永不遜色的光輝,以饗後人。
結束語
秦觀不僅接受了柳永詞的影響,還比較全面地繼承了唐、五代間的成就,特別是受到了李後主和晏、歐、張先、宋祁等人的影響。從內容看以描寫戀情相思、離愁別恨和遷愁謫怨為主,但他的詞已不再是無病之呻吟,也不再是對酒應歌玩弄詞藻,而是富有了個人的真情實感。他對柳永並不亦步亦趨,而是有所繼承,又有所摒棄。繼承鋪敘手法,並在鋪敘中發展情景交融的表現技巧,避免柳永出現的俚俗,使秦觀的詞形成了一種典雅凝重與流麗婉約的風格。
秦觀詞以自己鮮明的藝術特色,在詞史上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直接影響後來的周邦彥、李清照和南宋雅詞作家,在詞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有人說秦觀詞格纖弱,缺乏蘇詞那種超然自適的氣度,我認為正是這種質美才使其成為婉約巨擘,否則就要介於豪放與婉約之間的不倫不類了,而且可以說也正是這種纖弱才使得他的風格更近於婉約性,總之,他的詞美在清悠與可憐,美在質樸與純粹、美在失意與心酸……美在男人中的女人,女人中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