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老生常談的養老金又冒出話題。人社部表示,養老金「雙軌制」將合併統一。眾所周知,我國目前實行的是飽受病詬的養老金「雙軌制」退休制度,所謂「雙軌制」其實是一種特權制。首先,企業退休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在養老金收入上的差距極為不合理,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成為了不用交錢卻能享受退休優惠待遇的「特權階層」,遠遠超越一般國民的待遇。
就在人們為「雙軌制」的不公平而議論紛紛時,更令人不快的消息傳來。根據最近發布的《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2》報告統計,2011年中國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個,收支缺口達到767億元,虧空情況嚴重。鑒於此,社保基金理事長戴相龍近日表示,「建議積極穩妥推進養老金投資運營,其中部分可用作股票市場上的長期投資。」言下之意,這筆本屬於我們老百姓的錢又要被政府砸進萬惡的股市了。
「雙軌制」、收不抵支、養老金入市,這前後連貫的三組詞彙概括了中國養老金制度的窘境。收不抵支的原因是源於「雙軌制」這種歧視性的剝削政策,也就是以剝削所有納稅人的金錢來為特權階層提供社會福利。這些靠納稅人養著的階層有多少人呢?據媒體的估計,中國的公務員總數至少在700萬人以上,這還不包括事業單位的人員。在這個數量龐大的特權階層中,還有相當一部分「高階」的人員享受著常人無法想像的頂級福利。其「花錢」的能力已遠遠大於納稅人為他們「儲蓄」的能力。加之國家的福利體系從來都是水潑不進油潑不進的鐵板一塊,可能出現的暗箱操作與貪腐行為也會讓一部分養老金無形中流失。因此,養老金出現巨額虧空也就不足為奇怪了。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也很直接,那便是降低特權階層的福利待遇,最起碼應該做到全體國民一視同仁,體現出「公平原則」,這也是建設國家福利體系最起碼的要求。此外,各地方公共養老金應實行透明化,定期向民眾公布收支情況,開放輿論監督,將養老金被官員挪用的可能降到最低等等不一而足。
有人會說,今天提出的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雖然並非解決虧空的根本之道,但也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我認為這種見解極不靠譜。中國證券市場的黑暗污穢眾所周知,當年經濟學家吳敬璉曾痛斥其為「賭場」。當政府把人民的養老金帶進這個欺詐橫行的賭場進行一場豪賭時,試問納稅人會作何感想?此舉在經濟上安全嗎?當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公開表示支持養老金入市之舉時,他又如何擔保這不會是一筆虧本買賣?但如果他敢拍胸脯保證此事穩賺不賠,那麼請問這當中是否會涉嫌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等損害中小股民的勾當?
事實上,養老金入市之類事件並非中國獨有。美國總統克林頓執政期間,就曾打算把美國社保基金的一部分用於股市投資。當時的美國政府認為,不堪重負的社保基金在幾十年內有破產之虞,亟需「新鮮血液」的注入。增加稅收固然是一個解決之道,但容易遭到納稅人的反對。因此,社保基金入市套利成了更可行的選擇。這個方法或許會讓某些人高興,但正如一位經濟研究者所批評的:如果連政府都可以直接在股市進行投資,那麼,這樣的經濟體就不應該被稱為市場經濟體
這樣的批評基於一個理念: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政府只能充當市場的監督者和規則制定者,而不能成為市場的參與者。政府的強大權力會扭曲市場交易活動,並且利用市場達到自己的經濟、政治目的。如果養老金入市最後賺了,這當中到底會涉嫌多少違反市場規律、踐踏公平原則的勾當?眾散戶不得不有此一問,因為證券市場裡的錢,說到底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如果養老金入市賠錢了,試問當初作出拿百姓血汗錢進行豪賭這一決定的組織和個人,到時怎麼對他們進行問責?還是說這事兒就不了了之了?總之,無論最後是賠是賺,此舉都難逃道德上的詰難。
退一步說,假設郭主席實事求是地承認入市之舉可能賺也可能賠,那麼這個問題其實又變成了一道選擇題。只是,有選擇權的人不應該是某個官員而應該是按月繳各種稅費的草民們。我們是否應仿效美國養老金政策的自願原則,讓納稅人自己決定養老金的投資方向(股市、基金或是儲蓄等),而不是讓想起一出是一出的政府替我們做決定?很可惜,對於以上的諸多問題我們還看不到任何一個正面的回答。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中國特色吧,明明是我自己的錢,現在居然在未徵求我同意的情況下被別人公開拿去賭博,贏了算他的,輸了算我的。這真是一種再無恥不過的強盜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