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廿一日,偉大領袖毛主席揮動巨手,向全國中學生發出偉大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到一九九二年的十二月廿一日正好是廿四週年。
在老人家發號之前,已經陸續有一些人先下去了。而在一九六八年八月份的一批去內蒙古阿巴嘎旗的人裡恰恰有北京卅三中的周秉建。她是周恩來總理的侄女。半年之後,正好是周恩來藉著周秉建的一封家信下令停止了愈演愈烈的「挖肅‘內人黨’」運動。我們有理由相信,周恩來建議毛澤東把中學生下放到農村去的說法不無道理。因為他事先已經知道那邊有人把路子趟出來了。
隨後兩千萬城市中學生先後到農村去。他們在那裡逗留的時間長短不一,演出了一幕幕氣衝霄漢,壯志凌雲,豪情滿懷,埋頭苦幹,悲歡離合,失魂落魄,生離死別,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和厚顏無恥的活劇。不僅為文人騷客留下取之不竭的素材,也深深地影響著有過種地經歷的一代人日後的思想發展,政治態度和人生道路。
可是「偉大領袖」把我們送下鄉時說的「很有必要」四個字到底是什麼含義,卻再也沒有說明過。這其中除了顯示他老人家權威的沈重外,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猜測和想像的空間。
「毛澤東為什麼送我們下鄉?」沒有下過鄉的人或許不會提出這種問題,但凡是當過知青的人遲早總要想到這一點。這個問題的答案前後曾經有過兩個:第一個就是老頭子在號召中講明的「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第二個是林立果在《571工程記要》中首次提出來的「知識青年下鄉是變相失業」。也就是說毛老頭為了迴避城市就業問題。
如今事過境遷,不管是當年大力鼓吹別人去,還是自己被別人鼓吹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已經沒人再提,也沒人再相信毛老爺子的理想主義了。剩下被林立果點破的第二個答案便被普遍接受,直到今天彷彿還是主要論點。
現在普遍的看法認為:老毛當時無法為每一個中學生找到工作,以便解決飯碗問題,於是把大家往鄉下一送了事,讓他們和貧下中農爭工分,爭口糧去。這種答案誠然也是一種經濟學上的解釋,但仍然顯得牽強。因為老頭子從來只抓大事,向來懶得過問經濟上的細節。倘若他真的把國民經濟放在心上,也就不僅是一代梟雄,而早已經是空前絕後的大英主了。另外一九六八年的中國經濟並未顯露敗像。敗像是直到我們下鄉數年之後才呈現出來。許多工廠還需要,並有能力招收新工人。當時並無緊迫的就業壓力感。從經濟上說,老毛其實並無必要送我們下鄉,所以說這第二種的經濟學解釋也屬勉強。
以上前後兩個答案都不足信,本文則試圖提出第三種解釋:毛澤東和周恩來送我們下鄉的目的,是為瞭解除當時中學生的紅衛兵組織於無形。這才是「很有必要」四個字的精義。
「為什麼老頭子送我們下鄉?」十分簡單:「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酣睡?」黨內頭號走資派劉少奇已經被打倒。曾經借過力的學生組織沒有用了。大學生的人數少,先抓幾個壞頭頭,日後再整「五一六」便可以了結。這幾千萬中學生該如何處理呢?下鄉!把他們送到廣闊天地裡去,聽憑他們自生自滅,於是經過「戰火」「鍛練」出來的紅衛兵組織便消解於無形之中也。
文革初期紅衛兵剛被允許成立時,首先是各大中城市的中學生群雄競起,誰也不服誰。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浪淘沙,這一混亂局面到一九六七年才算大致底定下來,全國各地群雄並重的局面最終被兩大派組織所代替。何也?「鬥爭的需要!」 所有參與者均有考察別人和考察自己的過程和機會。
經過兩三年日日夜夜的爭鬥,浮上來,而仍能歷久不衰的紅衛兵頭頭都已經不再是等閑之輩。既然是練出來的,便自然具有號召力和組織能力。這些人往往並不是六六年風頭最健的寵兒,他們的湧起和地位的相對穩定證明了汰劣留良階段的結束。這批人是有可能對社會構成破壞力,乃至對毛澤東他老人家本人構成威脅的。至少不如奴僕黨員那樣好使喚。
載舟覆舟,若讓這種紅衛兵組織繼續存在下去,遲早有一天會成為一支難以控制的力量。畢竟,環視全社會,除了「解放軍」之外,這是唯一的組織,較之當時已經癱瘓了的黨組織,不管從精神上還是精力上,都佔有壓倒的優勢。這樣的紅衛兵組織如果畢業後分布在同一個城市,必將形成一種潛在的威脅。只要時機一到,頭頭們一聲令下,當初的紅衛兵們從各個廠礦、學校和機關裡鑽出來,彙集成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能把所有的政客都弄得焦頭爛額。這對任何當權者來說,都是十分頭疼的事。
毛老頭沒有坐等組織起來的年輕人坐大,就在中學紅衛兵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力量之前,適時地發出了「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偉大號召,一巴掌把他們都扇下鄉去了。因其功名欲之勢而力導。「很有必要」地誘使紅衛兵組織自然瓦解。
仔細查看一下就會發現,即令是號召力,戰鬥力最強的組織,也至少已經一分為五了。這種分拆開的組織一經進入散佈在各村的集體戶裡,就如同沙漠中的露水,一下子便消失不見了。
用這種方式,偉大領袖毛主席便將一場由他親手發動的紅衛兵運動又親手扼殺了。而且毫不沾血。其手段之高超,用心之歹毒,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用厚黑教主李宗吾先生的標準,毛老頭子是又黑又厚。黑得發亮,所以毛澤東思想光芒萬丈;厚得堅硬,所以毛澤東思想戰無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