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隻老虎一起拍戲有許多現實困難。「我們可不希望自己的演員被吃掉,」視覺效果主管比爾·威斯坦霍芬說。(20th Century Fox)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講的是一個男孩與一隻老虎在海上漂流的哲理故事,並不很適合改編為電影。首先,就要面對老虎這個棘手的問題。但當李安著手把揚·馬特爾(Yann Martel)這部廣受好評的小說搬上銀幕時,他為影片大量的視覺效果構思出一個複雜的方案。
數百名藝術家參與了這個方案。影片的演職員表長得簡直像一部短篇小說。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員全天侯工作,創造出霓虹色彩的鯨魚在水中嬉戲,魚兒在明亮的天空中飛行之類鏡頭效果。
片中的老虎主要是由特效公司「節奏與色彩」製作的數碼特效。(20th Century Fox)
威斯坦霍芬團隊首先拍攝了一隻真實的老虎作為參考,進行研究(左)。(20th Century Fox)
這幅圖是構建數碼老虎發展過程中的最早階段,它展示了用來控制老虎基本動作的骨架。(20th Century Fox)
這幅圖展示了老虎的肌肉部分,動畫師用它來控制皮膚。(20th Century Fox)
這幅圖模擬了老虎的毛髮。光是毛髮部分就有十幾個藝術家在負責。(20th Century Fox)
動畫師為老虎添上有花紋的皮膚,肌肉和骨骼清晰可見。(20th Century Fox)
各個部位都已完成的數碼老虎。(20th Century Fox)
「我在戲劇方面訓練有素,在視覺方面就不太行,」李安先生在紐約接受採訪時說,「所以對於我來說,不管觀眾看到什麼樣的視覺效果,終歸都是戲劇效果的需要,要為場景氣氛或者人物情感服務。」人物的情感在片中很激烈,影片開頭是一幕家庭劇,之後講述大洋上的冒險與求生故事。出鏡最多的人物是由蘇拉·沙瑪(Suraj Sharma)飾演的派·帕特爾(Pi Patel),他的父親在印度擁有一家動物園。全家移居加拿大時決定帶上一些動物一同穿越大西洋。旅途之中,一場海上風暴過後,派和一隻活潑好動、被他取名為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的孟加拉虎一起被困在大洋中一條救生船上。
和老虎一起拍戲有許多現實困難。「我們可不希望自己的演員被吃掉,」視覺效果總監比爾·威斯坦霍芬(Bill Westenhofer)在洛杉磯接受電話採訪時說。鑒於這個原因,同時也為了電影能有更多創作自由,片中的老虎主要使用由特效公司「節奏與色彩」(Rhythm & Hues)製作的數碼特效。
怎樣在銀幕上創造出一隻栩栩如生的老虎?威斯坦霍芬先生在這裡談了一些相關技術問題。該過程中的更多圖片可參見幻燈。
取材自真實的貓科動物
為了製作數碼版的理查德·帕克,威斯坦霍芬先生的團隊首先對一隻真實老虎進行攝像,作為參考,進行研究。這隻真實的老虎也在片中的幾個重要場景中出鏡,包括理查德·帕克在大洋中游泳的一幕。馴獸師蒂裡·勒·波蒂埃(Thierry le Portier)帶著4隻老虎進入劇組,工作人員在老虎呆的圍欄裡搭起了一條可移動的「小船」,在圍欄裡拍了一些場景。
「我們在單獨的鏡頭中使用它們,取景器裡只有老虎,拍的是某些不需要我們進行特殊製作的動作,」威斯坦霍芬先生說。他們討論過,是不是乾脆就不要使用真正的老虎了,但威斯坦霍芬先生極力主張使用真虎。「這樣會提高我們CGI的標準,」他口中的「CGI」是指電腦特效畫面(computer generated imagery)。「這樣一來我們就根本不能作弊。這推動著藝術家們全力以赴,做出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有些畫面像照片一樣真實,達到了動物特效畫面的極致。」
威斯坦霍芬先生說,有些動畫師會傾向於讓動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一些人類的特性。但《派》劇組小心翼翼地避免這樣做,讓這隻數碼老虎保持原始、凶猛和天然自發的動物本能。
用骨骼、肌肉、皮膚和毛髮塑造一隻食肉動物
構建這隻數碼老虎是一項極度精密的工作,這些圖片呈現出工作進展過程中的各階段。藝術家們繪製了老虎身體結構中的每一層次,感覺就像在做生物實驗。
他們先從用來控制老虎基本動作的骨架開始(見右上圖,以常見的顏色繪出各部分,之後合在一起),之後再添上肌肉、皮膚與毛髮。光是毛髮就有十幾個藝術家在負責,專心處理皮毛上的光澤之類的細節。
「我們研究了參考錄像,測算了肌肉彎曲度,」威斯坦霍芬先生說,「老虎這種動物有著大塊堅實的肌肉,外面覆蓋著寬鬆下垂的皮膚。它移動、搖擺和彈跳的樣子都要重點觀察。」他還補充說,他們一度已經接近完工,大部分動畫本來已經做得可以了,但他們又接著干了三個星期,進一步修改老虎的特殊動作。這些經過微調的細節包括老虎站起身來和吞嚥食物時爪子的抽搐。整個過程花費了大約一年。
「這些細節綜合起來,才造就了這隻栩栩如生的動物,」威斯坦霍芬先生說,「但如果把它們分開看,貌似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