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破冰船「雪龍號」在結束了它85天的北極科考之旅後,於2012年9月27日停靠在上海港。
冰島是一個只有32萬人口的國家,為什麼在該國首都雷克雅未克,中國的大使館需要近 500名員工呢?
格陵蘭專家達米安·德喬治(Damien Degeorges)上週四上午參加了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在倫敦舉辦的一次活動,他在會上說,這個人員數字遠超其他任何國家在冰島的使館規模。(關於此次談話的播客,請訪問這裡,並點擊「China's interest in Greenland and Iceland」[中國對於格陵蘭和冰島的興趣]。)
「歐洲國家在雷克雅未克最大的使館是法國大使館,其人數不足20。我聽說美國大使館大約有70人。」德喬治說。他是一名格陵蘭大學 (Greenlan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士,常駐布魯塞爾,著有研究報告《格陵蘭在北極的角色》(The Role of Greenland in the Arctic)。
「按照中國外交官的說法,這棟建築物最多能容納500人。」 德喬治拿著中國大使館的照片對他的聽眾們說。
隨後, 德喬治回答了自己的問題,即中國出於什麼樣的需要或願望,在雷克雅未克設立這樣一座大型大使館,「可以看出,他們對冰島是有著長期打算的。」
的確如此。
現在,正如我的同事伊麗莎白·羅森塔爾(Elisabeth Rosenthal)所報導的那樣,看起來每個國家都在爭奪冰雪正在消融的北極,其中也包括並沒有北極領土的中國。
隨著北極冰蓋的消融,財富就隨之暴露出來。這些財富主要是礦物資源,其中有重要的稀土,但也包括水、石油和天然氣。德喬治說,格陵蘭可能擁有全世界 10%的淡水資源。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的人口只有5.7萬,卻正在成為許多國家熱切關注的焦點。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在圖勒(Thule)設有一座軍事基地,這裡位於北極圈以北1200公里,約合750英里。俄羅斯是北極圈裡的重量級國家,經營著世界唯一的核動力破冰船艦隊。
作為丹麥王國的一塊自治領土,格陵蘭正朝著政治獨立的方向前進,因而造就了一個有趣的局面。這樣一個不發達的地區,突然變成了大國角逐的焦點,就如同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中亞,引發了俄國、中國和英國的爭奪。正如德喬治在講話中所說的一樣,格陵蘭是「全球大國新的會聚之地」。
現在談談中國最大的破冰船「雪龍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核動力破冰船。
今年七月,雪龍號開始了它第五次北極考察和研究之旅,從中國東部港口青島出發,穿越北極直奔冰島,這是中國船隻首次採用這條航線,也是中國船只在北極考察航行中第一次在冰島的港口停泊,並允許當地人登船參觀。可以點擊這裡,在北極門戶網(Arctic Portal)製作精良的地圖上查看該船的航線。也可以點擊這裡,這是科考隊的網站。
雪龍號在上週返回中國,停靠在上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所在地。
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是一個由8個北極國家組成的鬆散的國際組織,其使命是為該地區制定政策。中國正在努力遊說該機構以獲得永久觀察員的身份。
據我同事伊麗莎白的報導,中國國家海洋局稱,中國是一個「近北極國家」,北極是「全人類所繼承的財產」。
「中國在北極的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映射出其他非北極國家的行動。」伊麗莎白寫道,「歐盟、日本和韓國也在過去三年裡向北極理事會提出申請,並獲得永久的觀察員身份。這將允許它們發表自己的觀點,但並不會帶來投票權。」
對於中國對北極的興趣,那些可能會質疑其地理上的合法性的人,應當考慮一下這一點,即在中國境內(當然也在印度境內),有一個區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 (Third Pole)——喜馬拉雅山脈(Himalayas)。
德喬治表示,第三極的概念給予亞洲國家,例如中國和印度「更多的正當理由來涉足極地地區」,他稱此為一個「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