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在紫禁城的後半部分,位於中軸線的北端,有三座花園:居中者在乾清宮後面的,叫做御花園,如今遊覽故宮的客人,差不多都到此參觀過。位於中軸線東北部的有寧壽花園,又稱乾隆花園。位於中軸線西北部的即是建福宮花園。
供皇太子居住的西五所
早在明代建造皇宮時期,這裡就是一處神秘的宮殿,是西六宮之一,稱西五所,是專門供皇太子居住的場所。「皇太子」,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王儲」,「准君王」,這種金貴人物歷代都受特殊保護,除了他的父母和師爺外,一般文武大臣不許接近。就是應皇帝之召,進宮到金鑾殿或乾清宮面見君王的大臣或皇帝本家的親王,也是不許隨便進入的。因此,即便是在宮中侍候皇上多年的大臣,對於這處宮殿內部的奧秘,也不甚知曉。
紫禁城號稱三宮六院,有許多地方是供神的地方。皇家認為天地萬物是由神「創造的」,皇上和皇子皇孫,都是要受神保護的。進入這處有神仙塑像、終日焚香燃燭的宮殿,去看那些栩栩如生的喜怒無常的神仙,既讓人敬畏又使人肅然起敬。
建福宮花園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其東為重華宮,南為建福宮,西面和北面是高高的宮牆。乾隆少年時代就是以皇太子的身份在這裡度過的,在他繼皇位後,將這裡改建為建福宮花園,作為他休息、遊樂之所。
建福宮花園(俗稱西花園)是參照江南園林設計的宮中之園,佔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園中建築形式各不相同,亭臺樓閣遊廊曲折,高低錯落,配置山石樹木,景色秀麗典雅,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乾隆皇帝和皇后、皇太后經常來此休息賞景。除近侍大臣外,通常的文武大臣都是不許進入的。乾隆喜歡寫詩,有文獻記載,在他的詩集中,至少有十多首是寫建福宮花園的。花園裡宮殿的匾額和楹聯也有許多是乾隆皇帝親自題寫的。
儉而不陋斂時五福乃「建福」之本意
乾隆皇帝特別喜歡「五福」這個字眼,有一副楹聯是這樣寫的:交泰三陽肇羲像;斂時五福協箕疇。大意是說三陽開泰、五福臨門,乃皇家吉祥用語,也是民間常用的對聯。何謂「五福」?即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乾隆皇帝還寫過一首《御製建福宮賦》,說建福花園之建築是利用舊時宮殿改建的,儉而不陋,宮牆不擴幽而靜怡。他說他不贊成漢制之奢,峻宇雕牆、酒池肉林;應當居安思危,進賢納諫,斂時五福;不要貪圖安逸……此乃「建福」之本意。乾隆御製詩云:「臘雪猶然鴛鴦瓦,東風全不發綾花。願將建福宮中福,賜與寰區萬姓家」。
乾隆好寫詩,亦好安靜。建福宮花園有靜怡軒。詩云:「意靜則身怡,文軒並得之。一時茲避暑,兩歲未言詩。紗牖風輕送,石階旭漸移。當年結構意,孤矣不堪思。」
建福宮花園格局是以宏偉的延春閣和寬敞的靜怡軒為主,周圍有玉壺冰、凝暉堂、妙蓮花室、碧琳館、敬勝齋、吉雲樓、慧曜樓、積翠亭等建築環繞。
這裡的建築布局錯落,構思精巧。以遊廊的設計特色鮮明,不僅起到劃分空間的作用,而且使各個建築物巧妙相連,造成虛實相間的藝術效果,一反皇宮花園四平八穩的風格。乾隆喜歡在這裡休息、遊樂,也常在此吟詩,高興時就召見能文能詩的近臣在此一唱一和。
溥儀退位後曾居建福宮
乾隆喜歡古玩文物珍寶,御覽之後,就選其最佳者珍藏在此。乾隆當了六十年皇帝,誰也不知道,他在這裡收藏了多少珍寶,然而,近臣皆知,此處當是一座珍寶倉庫。乾隆去世後,嘉慶皇帝曾下令將此處收藏的珍寶、玩物全部原殿加鎖封存。以後,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諸朝,誰也沒有啟封,更沒有查庫。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王朝。民國政府同末代皇帝溥儀商定,准許他居住後宮,生活供應由民國政府提供。溥儀喜歡建福宮花園,就把它稍加裝修,居住於此,並在此修造了可以供他玩球、看電影的地方。殿堂在雨天漏水,他曾開啟過少數倉庫,看到過那裡面存放的大量珍寶,他還登上屋頂天溝觀看宮殿風光……對溥儀來說,這裡也是一個神秘的地方,他還聽說有的侍候他的太監,偷偷地撕開倉庫的封條,偷其中的珍寶,神秘地運到地安門外秘密銷售。
1923年6月27日夜,建福宮花園內的敬勝齋突然發生神秘的火災。迅速蔓延的大火一直燒了10多個小時,整個花園建築夷為平地。這場災難在當時社會上引起很大震動,起火原因更成了街談巷議的熱點:有說是佛堂蠟燭起火所致;有說系電線漏電引發;有說是宮中供神燃燈不慎所致;還有人說是溥儀看電影后,電影膠片自燃起火。當時已是17歲的溥儀放出話說,是宮內太監監守自盜,為了消滅證據而故意縱火。於是,他聲稱要檢查太監有無作弊行為並遣散太監,遂引起了後宮大亂。馮玉祥聞訊,趁機派鹿鐘麟前往故宮,通知溥儀回府居住,令太監一律出宮,到地安門雁翅樓居住,故宮前朝後宮統統被民國接管。那座一度華美絕倫的建福宮西花園,以遺址的形式,成了紫禁城一道抹不去的疤痕,並從此隱匿宮牆深處,不為人識。
1995年,總部設在香港的「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捐助數百萬美元,經故宮博物院設計施工,歷經5年,這座宮廷園林建築在廢墟之上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