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自進入二十世紀後,民主憲政大潮滾滾而來,澎湃地奔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任何一個地區或國家的領袖,都面臨順應還是抗拒世界大潮的歷史抉擇。蔣經國和戈爾巴喬夫,兩個極權社會的領導者,本可以像過往歷史中的其他獨裁者一樣,為了不失去自己手中的權力,抗拒世界大潮的到來,如果這樣,他們的結局就是湮沒在世界大潮裡,成為歷史的匆匆過客,很快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然而,蔣經國和戈爾巴喬夫毅然告別極權,讓臺灣和前蘇聯融入到世界民主憲政大潮之中。如今,臺灣已成為"亞洲和世界民主的燈塔",蔣經國先生已離開這個世界二十二年,臺灣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他不僅僅是臺灣地區而是中國乃至整個華人世界都應該緬懷的偉人。同樣,前蘇聯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戈爾巴喬夫,這位帶領他們奔向自由的人。
蔣經國接受華盛頓郵報發行人葛蘭姆專訪(Mrs. Katherine Graham),口譯為馬英九。(資料圖片/看中國配圖)
一、蔣經國——亞洲和世界民主燈塔的奠基人
2008年3月22日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開票後,美國總統布希在給馬英九的賀函中讚譽臺灣是"亞洲和世界民主的燈塔",這與蔣經國先生當年推動民主改革、解凍兩岸關係,有絕對的關係;沒有蔣經國先生奠定基礎,臺灣在國際間就不會有今天的地位與形象。
1972年蔣經國先生接任行政院長後,開啟了16年的"經國之治"。1972年到1988年,成為臺灣發展的關鍵時期。蔣經國先生擔任行政院長6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動十大建設,他曾說過一句名言:"我們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1986年3月,蔣經國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組"。1986年10月7日下午4時,蔣經國先生接見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發行人葛蘭姆(Katherine Graham)女士及其友刊《新聞週刊》(Newsweek) 的記者,新聞局長張京育先生陪見。那是一個歷史性的會面。經國先生沉穩地告訴外賓:"我們準備在制定國家安全法後,解除戒嚴,開放組黨。"負責傳譯的馬英九,一字一句審慎地翻成英文,馬英九自己整個人感覺猶如遭電流通過般的震撼,他告訴自己:"我們正在改寫臺灣歷史。"9個月之後,1987年7月15日,蔣經國先生公布施行"國家安全法",同時正式解除臺灣實施了38年的戒嚴。臺灣脫離非常時期,回歸憲政常態,終於邁出了一大步。
馬英九回憶到:"經國先生宣布解嚴後,各機關忙著制定"國家安全法"。有一天新聞局長張京育先生來問我,到底將來管制的尺度如何拿捏?幾天後經國先生接見完外賓後問我:有什麼事嗎?我就向他報告,新聞局在討論這個問題,希望能請示一下。經國先生說:既然要解嚴,當然就是越來越寬,不能越來越嚴,我們絕對不能換湯不換藥!我就趕快告訴張局長,他聽了很高興。後來也印證了經國先生的談話並非隨興所至。他說過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那一次我很感動,因為他態度堅定,語氣誠懇,一聽就知道是真的要走向自由民主的大道,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蔣經國先生是一位前瞻、魄力的領袖,他曾說過:"權柄,很容易用它,難的是,什麼時候不去用它。"他也說過:"蔣家人不能也不會再做總統"。他還說過:"世上沒有萬年的執政黨,即使被人民選下臺,將來政績好了,仍然可以再被選上。"
1988年1月13日下午,蔣經國先生辭世,蔣經國逝世那天,臺灣全島鮮花銷售一空,成千上萬的臺灣人自發街頭列隊向蔣經國致哀。1988年1月30日公祭當天,馬英九父親鶴凌先生奉派擔任宣讀祭文的工作,當他讀到 "其任勞怨也,能忍人之所不能忍;其赴事功也,敢行人之所不敢行。嘔心瀝血者垂四十載,其所樹立,實來者之典型。"這段文字時,現場多人啜泣落淚。20年來,僅2240萬人口的臺灣,每年有100萬人前往蔣經國暫厝的大溪憑弔。
戈爾巴喬夫(資料圖片/看中國配圖)
二、戈爾巴喬夫——帶領前蘇聯人民奔向自由的人
1999年,戈爾巴喬夫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美國大學研討會上報告說:"我生活的目的就是消滅對人民實行無法忍受的獨裁統治的(蘇式)共產主義。我的妻子在這方面堅定了我的信心,她有這種觀點比我還早。我只有身居最高層地位,才能為此有最大的作為。因此,我妻子要我不懈地努力往上爬。當我親自認識了西方,我的決定就成了不可更改的了。"
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上臺後,在經濟改革方面,他認為以公有制為主體是"經濟壟斷",只有實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場經濟",才能"恢復社會公正",同時果斷推行政治改革,取得了三個重要成果: 1、解除輿論控制,實現了言論自由; 2、開放黨禁,形成多黨;3、 確立"無罪推定原則",國家趨向法治化。戈爾巴喬夫果敢的改革舉措,終於撬動起蘇聯帝國這塊巨大的頑石,各加盟國家紛紛掀起了民主化浪潮。
1990 年和1991年春天,立陶宛、喬治亞決定脫離蘇聯。1991年8月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亞美尼亞、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達維亞、亞塞拜然、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決定脫離蘇聯。1991年8月24日戈爾巴喬夫辭去蘇共總書記職務,並呼籲蘇共中央"做出艱難然而誠實的決定,即自行解散"。次日,蘇共中央和書記處解散,執政74年的蘇共由此下臺。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和武裝力量總司令職務。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正式解體。
1999年,戈爾巴喬夫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美國大學研討會上說:"當我離開克里姆林宮時,上百的記者們以為我會哭泣。我沒有哭,因為我生活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戈爾巴喬夫並沒有後悔他所做的一切,他說:"對於一個真正的政治家來說,其目的不是保衛自己的權力和地位,而是推進國家的進步和民主。"戈爾巴喬夫最終使地球上1/6地區的居民匯入世界民主大潮。
從蔣經國到戈爾巴喬夫,人們看到,在浩浩蕩蕩的世界大潮前,在關乎人民福祉的歷史抉擇前,一個地區或國家的領導人最好的選擇就是順應世界大潮。正是由於蔣經國和戈爾巴喬夫順應世界潮流,他們因此而偉大,因此而被人們永遠銘記在心。
(作者系福建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