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拉巴克眾議員在他的辦公室
美中關係是美國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國會作為立法機構和行政當局分享外交政策的制定。
美國之音中文部的美國議員專訪系列採訪參眾兩院兩黨以及獨立派議員,從貿易、軍事、人權、臺灣等影響美中關係的廣泛議題瞭解議員們的立場。國會議員們在這些問題上的立場受個人背景、黨派、選區等因素的影響。下面是美國之音衛視專訪來自加州第46選區的共和黨眾議員羅拉巴克(Rep. Dana Rohrabacher)。
羅拉巴克眾議員2011年9月推出[2011年中國媒體簽證對等法案](The Chinese Media Reciprocity Act of 2011)。
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在2012年6月就法案舉行了聽證,表示法案有可能被委員會推薦到全體院會討論投票。
"這是美國軟弱的信號"
2011財政年度中國有8百多個官方媒體記者在美國工作,而美國的官方媒體只有兩個人獲得中方簽證。羅拉巴克議員解釋說他提出這項法案的原因是:「如果我們繼續放任他們這樣做,這是美國向他們發出了軟弱的信號。」
羅拉巴克議員說,他的這項議案要求的是對等。他說:「我的議案基本上是要把中國官方媒體在美國的記者減少到兩個。除非我們能夠增加我們在中國的記者數量。」
這項議案已經送交國會相關委員會-司法委員會的移民及執法小組委員會討論。
「我相信與自由的人民進行自由貿易」
美國對中國的商品貿易赤字從1985年的每年6百萬增長到2010年的2千7百30多億美元。(資料畫面,港口,貿易,人民幣等等)。羅拉巴克議員說: 「我相信自由貿易,我的信念是與自由的人民進行自由的貿易。「
羅拉巴克議員說,從巨額貿易順差享受到好處的是中國政權而不是中國人民。他說:「所以美國不應該對兩國的貿易不平衡狀態以及中國對於(南中國海) 野心勃勃的領海要求坐視不管。」
「臺灣不再需要美國」
羅拉巴克議員是眾議院臺灣議員團(Taiwan Caucus)的創始人,但是近年來他看到臺灣政府的政策向中國大陸傾斜。 他說:「臺灣人通過投票告訴人們‘我們不再需要美國,我們要確保北京和北京領導人把我們當成朋友,能善待我們’。」
羅拉巴克議員後來退出了臺灣議員團。他說:「他們現在的政策就是這樣的。看來他們不需要美國,當然也不需要我羅拉巴克議員了。」
目前美國政府仍在評估是否向臺灣出售F-16戰鬥機。
羅拉巴克議員說:「但是如果臺灣大多數人希望和中國的獨裁者保持更友好的關係,而不是需要一個更強大,可以信賴的關係,那麼他們就不能期待美國向他們提供武器,或者讓我們產生迫切的願望來保衛臺灣。」
羅拉巴克議員辦公室擺了很多里根的照片
「我是最親中的議員」
羅拉巴克議員是美國國會對中國政府批評比較多的議員,而且常常嚴辭犀利,把中國政府稱為「幫派集團」,「人權侵犯者」等等。一些中文媒體把他稱為「反華議員」。對於這個「頭銜」,羅拉巴克議員說:「我覺得沒有比我更親中的議員了,因為我相信我們將來維持和平唯一的希望就是和中國人民保持非常友好的關係。」
當然羅拉巴克說的親中指的是中國人民,特別是那些追求自由、民主的人。羅拉巴克議員說:「他們是最好的盟友,對美國來說和平最大的希望就在於這些中國人民。我把他們看作是我最好的朋友。」
二戰時幫助中國抗日的美國飛行員佩戴的袖章
「我父親是二戰期間到中國的第一批美國飛行員之一」
羅拉巴克議員和中國有著一段特殊的淵源。他的父親在二戰末期到中國幫助抗日。羅拉巴克議員說:「在我的牆上你可以看到一副照片,是中華民國和美國國旗;這是從我父親的夾克杉上取下來的。他在二戰時到中國執行飛行任務,是第一批,實際上第一個降落在上海的美國飛行員。當時戰爭即將結束,他在戰爭最後幾個月就佩戴著這個;他的任務是駕駛飛行運輸談判人員到中國各地和日本駐軍談判和平協議。我父親在上海服役、居住了一年,從1945年到46年。」
這個袖章上寫著「美國空軍,來華助戰,仰我軍民,一體救護」,希望中國民眾對這些美國飛行遇到困難時施以幫助。
「人生最大的愛好是反共和衝浪」
羅拉巴克議員把中國人民當作朋友,但是把反共和擊敗共產主義當作他的使命。
他甚至說,他有兩大愛好,一是反共,一是衝浪。 他說這一點和他曾經在里根總統身邊工作有很大關係。羅拉巴克議員曾經為里根總統撰寫演講稿。他辦公室擺滿了和里根的合照。
羅拉巴克議員酷愛衝浪
「普通美國人和普通中國人是朋友」
最後我們以羅拉巴克議員的這段話結束訪問,他說不管是二戰期間他父親到中國幫助抗議,還是今天,普通的美國人和普通的中國人都是朋友:「中國人民知道,像我父親這樣的普通美國人是他們的朋友。這就是我們的關係,我們是朋友。普通美國人,普通中國人,我們都要和平,我們互相尊重。」
羅拉巴克議員說,美國人曾經幫助過中國,希望今天美國能幫助推動中國的民主進程。
如果您想瞭解羅拉巴克議員更多的情況,您可以登陸他的國會網站http://rohrabacher.house.gov/
也可以給美國之音發電郵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