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吳廷康〈絳雪小象〉
吳絳雪(1650—1674),女,名宗愛,浙江省永康縣城後塘弄人。父親士騏,曾任仙居、嘉善、嵊縣教諭。絳雪自幼秉承家學,聰穎多能。9歲通音律,聞琵琶曲,即能隨聲唱和。11歲作七絕《題晴湖春泛圖》:
畫橈縹緲欲凌空,兩岸桃花映水紅。
三十里湖晴一色,春來都在曉鶯中。
詩中情景交融,令人讚賞。12歲時以詩入畫,設色精絕,書法不同凡響,名噪一時。繪畫擅長花卉、人物,兼善寫生,傳世畫作有《梅鵲圖》、《落英》等。
絳雪姿容秀麗,有國色之譽。不幸的是,丈夫英年早逝。
世上留傳吳絳雪的一篇《詠四季詩》很有名:
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
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
紅爐透炭炙寒風御隆冬。
可以讀成如下四首七絕,分別詠春夏秋冬四季:
春
鶯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鶯。
夏
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日月長。
長月日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淺水流。
流水淺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紅爐透炭炙寒風,炭炙寒風御隆冬。
冬隆御風寒炙炭,風寒炙炭透爐紅。
原詩又可讀成四首詠四季的五言詩:
春
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岸啼鶯。
夏
香蓮碧水動,風涼夏日長。
長日夏涼風,動水碧蓮香。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淺水流。
流水淺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紅爐透炭炙,寒風御隆冬。
冬隆御風寒,炙炭透爐紅。
詩人在這裡用了兩種特殊的技巧。一個是‘回文體’,一句詩倒過來讀又成了另一句詩。另一個是‘借字體’,第二句詩從第一句中借來幾個字。如‘鶯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第二句的前四個字就是從前一句借來的。
顯然這些技巧對詩人的才氣和悟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對於我們這位美麗而又才華出眾的詩人,這些要求並不在話下。可是,我們前面已交代過,年輕的吳絳雪因丈夫早逝而身受不幸。想不到的是,另一個更慘烈的變故又迅速的向她襲來。
清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在福建叛亂,派他的手下徐尚朝進兵浙江,很快就攻陷了處州。六月時,徐的大兵攻至永康。徐尚朝早年曾在處州做官,一直羨慕絳雪的才華姿色。此次入浙後,探知絳雪正守寡住在縣城後塘弄的娘家,揚言「只有獻出絳雪,才能免除永康全城屠戮」。絳雪得知後便說:「未亡人終一死耳。」然後慨然允諾。徐尚朝得知後,下令部屬過永康不得殺掠,自己則率軍進犯金華。同時派兩位老婦和數名士兵迎絳雪赴金華。 當絳雪一行走到白窖嶺時,絳雪止步並叫人取水喝。然後她乘護送者不備,縱馬馳向山崖,墜澗身亡。
吳絳雪殉難處紀念碑
年僅24歲的才女就這樣以她的寶貴生命譜寫了最為壯麗的詩篇。用她的大智大勇維護了自己的純潔,同時也保護了家鄉的父老,使他們免受被屠殺的厄運。
近年有人發現,上述的迴文詩,即《詠四季詩》,在明代蔣一葵所著《長安客話》一書中已有記載。這說明,生活於康熙年間的吳絳雪不可能是它的作者。但是,少了這首詩並不影響人們對女詩人才氣和成就的肯定。絳雪還有更為出色, 更具難度的作品。
吳絳雪23歲時作《梔子同心圖》,將迴文詩的技巧推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此圖形若盛開的梔子花,全圖共有165字,中間是以「雪」為核心的81字組成的方陣。其餘84字成弧形均勻排列在梔子花瓣外緣,每瓣14字。梔子盛放,六瓣同心。按一定順序分布於瓣緣和花蕊的文字,左旋右折,勾心鬥角,往復順逆,可以吟出成百上千首詩詞來。細說起來頗佔篇幅,我們以後找機會將另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