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廊橋是橋樑與房屋的珠聯璧合之作。回溯兩千多年歷史長河,廊橋興起於秦漢,繁榮於唐宋,鼎盛於明清,沒落於近代。在中國,每一座古廊橋都承載了許多重要角色:它們是休憩場所、是祭祀宗廟,是交易市場、是娛樂平臺,是地標建築、是精神家園,是團結鄉民的紐帶,是傳播文化的長廊在中國百姓心目中,廊橋不僅是公共建築,更是文化圖騰。
公元1287年前後的某日,受忽必烈派遣的馬可•波羅由大都(今北京)出遊,經陽曲(今山西太原)、長安(今陝西西安),輾轉來到成都。第二日清晨,推開驛站的窗戶時,義大利人看到了一幅令他感到震撼的景象:一座叫「安順廊橋」的橋樑,像長龍一樣遊蕩在800米寬的錦江上,褐紅色的廊屋瓦頂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現出一派富麗堂皇,橋上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橋下是穿梭往來的船隻……
「安順廊橋」(網路圖片)
一座華麗的石拱廊橋,不經意間便彰顯了錦官城的富饒和繁榮。即使在自己的故鄉——橋樑遍佈的水城威尼斯,馬可•波羅也未曾見過如此氣勢恢弘、造型別緻的橋樑,於是便感慨道:「世界之人無有能想像其甚者。」這位旅行家對成都廊橋終身難忘,最終把這次見聞寫入了他的回憶錄——《馬可•波羅遊記》。
浙江省遂昌縣王村口鎮宏濟橋
浙閩地區的廊橋以其獨特的風姿橫跨在河流、溪水、山谷之上。有時為了方便各村往來,常常建在兩村之間,比如這座明代廊橋宏濟橋就位於遂昌縣王村口鎮的橋東、橋西兩村之間,古時候還曾是衢州入閩的要津。該橋初名濟川橋,清代光緒年間改為現名。該橋結構獨特之處是:支撐橋面的橋柱是由兩根交叉成「X」形的優質木頭做成,而且百年不朽。更值得稱奇的是,至今橋面仍保持水平狀態。
江蘇省吳江市同裡鎮三亭橋
古人以「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來形容江南水鄉。素有「東方小威尼斯」之稱的同裡鎮四面環水,有49座琳琅滿目的古代橋樑,其中三亭橋是唯一一座廊橋。三亭橋的建造式樣很是別緻:石塊砌筑的橋墩由河岸兩側伸展進入水中數米,上面架有條石為梁;4根直立、4根斜立的木柱支撐著三個青瓦廊頂;兩邊的廊頂略小為歇山頂式樣,中間的較大為攢尖頂式樣,尖頂裝有一枚「寶珠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