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聞局本期終於關閉(圖片來源: 臺灣新聞局)
臺灣在20多年前解除戒嚴走向民主。但是過去威權時代的象徵之一,直到本星期才走入歷史。美國之音記者簡寧斯從臺北發來報導說,曾經在臺灣審查新聞40年,在臺灣民主化後轉變成服務媒體25年的新聞局,本星期終於關閉。
這個在國民黨敗退臺灣以前,在大陸成立的新聞局,將在馬英九總統星期天開始他的第二個任期之後,正式解散。官員們表示,裁撤這個機構的目的是為了讓政府精簡,而且其他民主國家也沒有這樣的機構。
臺灣的政治分析家們表示,該機構過去的主要功能現在早已經落伍。那些過去的功能包括了審查國內新聞,告訴記者該寫什麼,以及為臺灣觀眾選擇促進社會和諧的影片。同樣也是這個機構曾經在1970年代引起轟動, 因為它在中國快速崛起後在外交上孤立臺灣的情況下,呼籲全世界支持臺灣。
擔任過臺灣省新聞處處長的前立法委員黃義交表示,民主化已經使得新聞局減少了它的存在意義。黃義交說:「媒體可以直接問到總統,因為總統是選舉出來的,所以民眾在這種情況下,新聞局對內解釋國家政策這方面,因為民主開放,所以越來越多人覺得不需要新聞局這樣一個角色。」
國民黨自從1949年在大陸內戰中敗給毛澤東的共產黨撤退到臺灣以後,就一直希望反攻大陸,而且用威權的鉗制手段統治臺灣。
在國民黨統治臺灣初期,新聞局嚴厲禁止一切質疑國民黨統治合法性的報紙或雜誌。它的這些努力其實是更為廣泛而且經常是血腥鎮壓,被稱為白色恐怖的一部分。在1980年代初,同樣就是新聞局這個機構,阻止臺灣反對運動所出版的刊物。在臺灣民主生根後,這個反對運動成為臺灣的主要反對黨。
*1987年解除戒嚴*
1987年,在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經濟發展後,臺灣終於在本國公民以及其非正式的主要盟友美國的壓力下,解除戒嚴。爾後幾年裡,許多過去用來維護獨裁威權統治的機構,不是解散就是改組,以符合民主制度。
即將卸任的臺灣新聞局局長楊永明表示,新聞局那時候轉變成為一下子自由的媒體服務的單位,並且用自己的出版品為臺灣做海外宣傳。
馬英九總統在新聞局結束的儀式上表示,新聞局的命運在解除戒嚴的那一天起,就受到質疑。馬英九說:「國際社會也感受到臺灣真的是在變,到後來的幾個月,也就是第二年的7月15號,臺澎地區才解除戒嚴,在這段時間當中,很多人也不知道如何來因應解嚴後的局面,尤其是新聞局,它當初的角色面臨重大挑戰。」
從下星期天開始,新聞局的大約700名員工和他們的業務將合併到政府其他機構,主要是合併到外交部和文建會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