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3月19日發自河內的消息稱,中國2012年可能從越南進口至少100萬噸大米,將是2011年大米進口量的三倍多。越南食品協會主席張庭選表示,3月上半月,出口商向中國出售了26萬噸大米。而2011年,中國從越南進口大米30.9萬噸,較2010年進口量12.45萬噸增長了約150%。
沒想到,中國維持了幾十年的大米自給自足神話被越南這個小國打破。作為中國的近鄰,近年來越南大米的競爭力明顯提高,正在逐步取代泰國成為世界大米中心。2011年越南出口大米690萬噸,中國成為了大買家。
觀察人士指出,今年中國從越南進口100萬噸大米只是一個新的起點,今後幾年中國從越南進口大米的力度將逐漸加大,到2015年,其進口量將會增至250至300萬噸之間。
這是一個不祥的信號。
中國從越南進口大米的巨變,讓我們不禁想到了大豆的命運,同樣是從自給自足到放開進口,讓美國的大豆充斥中國市場,最終使中國喪失了話語權。1995年以前,中國一直是大豆淨出口國,此後美國靠巨額財政補貼生產的大豆進入中國市場。其直接結果是,中國大豆產量由原來的世界第一位退居美國、巴西和阿根廷之後的世界第四位。
如果說中國大豆的潰敗只是導致了食用油市場被美國糧商掌控,那麼大米則是中國人生存的基本保障,更直接關乎中國的糧食安全。如果中國從越南進口大米數量持續增多,一方面會增加越南對付中國的更多籌碼,另一方面,一旦國際糧食市場價格有個風吹草動,越南就會趁機漲價,從而大大約束中國。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一場中國輸不起的糧食戰爭。這讓我們聯想起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的一句話名言,「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從戰略意義上講,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中國控制不了石油,也控制不了鐵礦石,但作為具有幾千年農業大國歷史的中國,應該有能力控制世界的糧食市場。
然而,中國現在已很難做到這一點。截至2011年,雖然中國糧食實現了「八連增」,但糧食供需平衡的壓力卻越來越明顯。當前中國糧食安全面臨五大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糧食產需缺口擴大,預測2020年,中國糧食需求總量11450億斤。按照糧食自給率95%測算,2020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需要達到10800億斤以上。顯然,中國糧食實際需求與糧食產出存在著巨大差距。
目前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剛達到400公斤,僅為發達國家的1/3至1/4。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民食物的多樣化,都需要更多的糧食作後盾。如果中國能像提高國民生活水平那樣大幅度提高農業產量,糧食安全就不會成為問題。
當然,國內有人持不同看法認為,即使國內出現糧食短缺,價格信號會很快傳遞到國際市場並增大供給,所以中國糧食自給自足政策不一定必須堅守。
但這只是一廂情願。想想看,世界人口每年都在以15%至20%的速度增長,而人類的耕地資源顯然不可能增長這麼快。目前,全球每年糧食的正常貿易量為2.2億噸至2.3億噸,縱使中國將這些糧食全部購買下來也只能滿足國內糧食需求的45%。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正如火如荼,對耕地的壓力很大,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難度越來越大。18億畝紅線守不住,人均這一畝三分多耕地不能保住,養活中國人就是一個大問題。上了年紀的中國人可能記得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嚴重飢荒,因而糧食生產平衡的任何改變都會引發人們的不安。
那麼,中國人要靠進口越南的大米才能養活嗎?答案是否定的。糧食安全對於每一個國家都是重要的,糧食是人民的生命線,把這個「生命線」交給其他國家,依靠其他國家,最終是靠不住的,是相當危險的。而對於13億人口的中國來說,如果不能實現自給自足,僅從越南或其他國家去採購大米等糧食,屆時,中國人就有可能挨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