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網公司)近期在海外收購上動作頻頻,不只發生在其主業輸電領域,還延伸到了發電業務。
在以3.87億歐元(約合32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葡萄牙國家能源網公司(REN)25%股份後不到一個月,國網公司洽購美國愛依斯電力公司(AES Corporation NYSE:AES,下稱AES)在美風電資產的消息又傳了出來。
有趣的是,AES的大股東也來自中國。2010年3月,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投)以15.80億美元完成了對AES約15%股權的收購。中國公司收購撞上了中國公司,怎麼定價成了難題——定價低對國網公司有利,定價高對AES和中投有利。
據財新記者瞭解,國網公司這樁新收購目前還存在較大變數。不論成功與否,被國資委副主任邵寧歸類在「公益性國企」裡的電網企業在海外收購非主業資產,是否與其功能定位相匹配值得深思。
審批不是問題
財新記者從接近AES的人士處獲悉,如果交易達成,國網公司和AES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負責AES在美國已經投入運營的風電項目(不包括在建項目)。國網公司將持有合資公司79.99%的股份。
AES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阿靈頓的獨立發電企業(IPP)。截至2011年12月,AES在全球27個國家擁有44.22吉瓦的發電項目,此外還有2.34吉瓦的在建項目。2005年,通過收購美國風電企業海西控股(SeaWest Holdings.Inc),AES開始涉足風電開發領域,目前美國國內已經運營的風力發電裝機為1.16吉瓦。
美國杜克能源(Duke Energy)的一位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美國清潔能源的補貼政策主要是稅收優惠,如果沒有稅基,就無法享受補貼。「這項政策不僅歧視海外投資者,也歧視本國的中小投資者。」因此外國投資者要想進軍美國新能源領域最好與美國當地企業合作。
雖未透露收購的具體金額,但前述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比外界估算的價格(16.5億美元)低很多,不只一半。」
這位知情人士還透露,儘管國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在隨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已經與AES簽訂了收購意向,但這一跤易目前還有很大變數。「上週AES開過緊急董事會,這事不一定能成⋯⋯雙方在協議內容上還有分歧。」他說。
財新記者向AES和國家電網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國網國際)總經理孫金平求證上述說法,雙方均未置評。
從目前情況看,中美兩國監管機構的審批不大可能阻礙這一收購。中投收購AES15%股權時,由於後者是一家能源企業,屬敏感領域,且超過10%的監管紅線,因此根據美國政府現行規定須向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RC)、美國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等多個監管機構申報,最終獲批。
「與涉及千家萬戶的電網不同,獨立電廠本身並不能算是敏感的戰略行業。」因此對於此次國網公司的收購意向,中投內部人士表示,「美國審批沒問題。」歐亞集團(Euroasia Group)分析師馬暘認為,在清潔能源方面,現在只要中國被美方認為能在美國創造新工作,投資就會受歡迎。
財新記者從國家發改委瞭解到,此次收購也已獲得了發改委外資司的批准,雖然過程並不十分順利。外資司的批准需要國家能源局出具意見。
一位接近國網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1月中上旬電力司和新能源司都曾表達不同意見。「從一般的主輔分離的角度上,壟斷企業的資產應該是專業化的,從特許經營的角度分析,應該是不同意境外收購電力資產。」
這也是電力業內的普遍看法。「這不只是走出去的問題。」一位電力業內資深人士認為,「我們談的是體制問題,是特許經營的問題。真要收也應該讓發電企業去。」
但國網公司很快按要求補報了材料並做了一些解釋,能源局內部雖有分歧,最終還是給出了肯定意見。
定價難題
除了買家國網公司,AES的最大股東中投同樣也是來自中國的國有企業。這使得收購定價問題變得很微妙——價格低當然對國網公司有利,但是對中投不利。
中投入股AES之時,AES稱這使公司能在光伏和風電領域擴大投資,但此後AES未能如願在新能源領域實現快速擴張,反而在傳統煤電業務等領域陷入了麻煩。
AES的紐約子公司AES Eastern Energy在去年12月31日宣布,包括13家附屬實體在內,已因運營不善申請破產保護。低天然氣價格導致的煤電電價下調、煤炭投入成本增加以及煤電污染控製成本大幅加重等運營性因素,導致公司運營資金鏈斷裂。根據破產保護申請前與債權人達成的協議,將出售旗下位於紐約的兩個燃煤發電站,並關閉該州另外四家已處於閑置狀態的發電站。
前述中投內部人士承認定價確實是個問題,「因為AES已經有子公司申請破產,國家電網現在去肯定比我們當時入股價格要低很多」。不過也因為AES狀況糟糕,中投對國網收購樂見其成。
中投曾與AES簽署了一份意向書,擬投資5.71億美元購買其風力發電子公司35%股份。但這一收購併未實施。
主權財富基金和大型國有企業是中國海外投資的兩支主要力量,如何配置資源將投資效率發揮到最大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此次國網公司的AES並購嘗試將這個問題擺上了台面。
2011年9月,原AES首席運營官Andrés Gluski出任總裁及首席執行官後,便大舉進行資產出售以優化現金流狀況。AES在去年四季度完成以及簽約的資產出售規模達到7.63億美元。今年2月,AES又簽訂了總額為4.63億美元的資產出售協議。
與此同時,AES還在緊縮全球戰線。它們計畫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在電力行業已經不是秘密。「像行業裡的一些活動,還有一些第三方的組織,AES今年已經都不參加了。」一家外資電力企業的在華管理層說,「他們是在撤。可能是因為換了新的CEO,集團的戰略會有改變。」
AES1994年來到中國,2002年以前在安徽、山西、四川、重慶等省市擁有數個發電項目,包括水電、煤電、燃油電廠等。此後沉寂了五年,2007年AES重新開始在中國的投資,主要方式是和中國神華旗下的國華電力合作投資風電項目。
「這次退出,一定程度上說明美國經濟現在的不景氣,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的管制。在中國這幾年也沒有太大作為。」前述外資電力企業人士認為。「在任何國家外資做電力都難,這個行業就是內在消化的行業,都是在本地發生,又牽涉到經濟命脈。中國的各項政策對外國投資者也不是很友好。」
這番話對中國電力企業走出去同樣是一個提醒。
國網「走出去」衝動
國網公司近年在海外投資領域頻現大手筆。2007年12月,國網公司牽頭兩家當地企業以39.05億美元競得菲律賓電網25年經營權;2010年,國網公司收購了Elecnor SA等七家巴西輸電公司股權,總價約17億美元;今年2月,國網公司以3.87億歐元的價格收購了葡萄牙國家能源網公司(REN)25%的股份。
國網公司的走出去衝動不僅體現在輸電主業上,還有發電業務,特別是清潔能源項目。
除了此次的美國風電項目,國網公司在2011年社會責任報告中還表示,在巴西將「尋求在輸電、配電、水電及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市場機遇」。有監管部門官員向財新記者透露,國網公司確實計畫在巴西收購水電項目。
去年10月,國網國際在官方網站上表示,越來越多的新能源項目納入公司國際業務範疇。
國網公司的海外新能源投資動力中還包括帶動設備出口。一位來自歐洲的新能源投資者曾與國網公司接觸過,「他們想投資我們在海外的一個風電項目,但是要求用許繼的風機。我們都沒聽說過(這個風機),所以沒同意。」
數位接受採訪的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除了國網公司,一家隸屬於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風電運營商也曾接觸過AES此次準備出售的風電資產。前述接近AES的消息人士也認為,「國網不是專業做風電的,從AES的角度來看也未必是合適對象。」
國有發電企業對海外的新能源項目,特別是風電項目很感興趣。前述歐洲投資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如果我們告訴他們有一個國外的風電項目,他們很快會回覆,並且開始研究。」
杜克能源的一位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近期杜克能源已和一家中國企業敲定一個在美國的風電投資項目。「項目不大,我們也是掙紮了兩年才做成。」他拒絕透露是哪家中國公司。
不過2010年初,杜克能源管理層曾表示,在與華能集團就在美投資風電展開談判。
前述杜克能源人士還表示,這個合作項目將不會採用國產風機。「國內的風機還沒有在美國打開市場,所以很難做項目融資。」
除了商業上合不合算的考慮,公用事業領域的國有企業該不該在走出去上如此積極值得商榷。「明明是公益性國企呀,西藏地區的獨立光伏系統和無電地區電力建設,他們(國網公司)公開說沒有錢,出去收電站就有錢了?但是攔不住。」一位不願具名的電力業內資深人士批評道。
這樣的海外收購同樣有悖於電力改革確定的「廠網分離」「主輔分離」原則。兩個分離的初衷是以此釐清電網運行真實成本,為電力市場化改革創造條件。但在國網公司不斷「做大做強」並走出去發展輔業的情況下,電網的真實成本將是一本越來越難算的糊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