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甲天下峨眉山(組圖)

作者:整理/董心弦 發表:2011-11-30 05:5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康熙御筆


峨眉山


峨眉山雲海

峨眉山位於中國西部四川省的中南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屬於邛崍山脈餘脈,主峰金頂的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在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有這樣的記載:「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見兩山相對如峨眉,故稱峨眉焉。」這裡所說的「兩山」,一為大峨山,另一為二峨山。這兩山相對峙,且「雲鬟凝翠,髟黛遙妝」,遠望如峨眉,細而長,美而艷。峨眉之名便由此而來。通常我們所說的峨眉山,指的是大峨山。

峨眉山峰巒起伏,重岩疊翠,氣勢磅礡,雄秀幽奇,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稱。山區雲霧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平原地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一月平均氣溫約6.9度,七月平均氣溫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較高而陡峭,氣候帶垂直分布明顯。峨眉山有高等植物242科,3200多種,約佔中國植物總數的十分之一,其中僅產於峨眉山或在峨眉山發現,並以峨眉定名的植物就達100餘種。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樹種,從亞熱帶植物到亞高山針葉林可謂應有盡有,有些樹木樹齡已逾千年。此外,峨眉山還是多種稀有動物的棲居地,已知動物2300多種。這裡是研究世界生物區系等具有特殊意義問題的重要地點。

峨眉山是我國最高的旅遊名山,有四大奇觀:雲海,日出,佛光,聖燈。

峨眉雲海,是由低雲組成,峰高雲低,雲海中浮露出許多島嶼,雲騰霧繞,宛若佛國仙鄉;登山觀日出,視野開闊,滌蕩胸襟,鳥瞰縱橫千里的「天府平原」伴隨著旭日東升,朝霞滿天,萬道金光射向大地,峨眉山宛似從頭至腳逐漸披上金色的大氅,呈現出全部的秀美身姿;神奇的佛光,觀者背向偏西的陽光,有時會發現光環中出現自己的身影,舉手投足,影皆隨形,奇者,即使成千上百人同時同址觀看,觀者也只能只見已影,不見旁人;金頂無月的黑夜,攝身岩下有時忽見一光如螢,繼而數點,漸至無數,在黑暗的山谷飄忽不定,佛家稱為「聖燈」。

除了優美的自然風光,其還以神話般的佛國仙山而馳名中外。

峨眉山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據現有考古資料表明,早在1萬年以前,這一區域內已有古代先民的活動。進入文明社會,有文獻、史跡可考的人文歷史已有二千多年。

峨眉山又稱「大光明山」,「大光明山」出自佛教《華嚴經》「善財童子佇立妙高峰上,觀此山如滿月,大放光明」。佛教的傳播、寺廟的興建和繁榮,為峨眉山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所有的建築、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無不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郁氣息。

公元1世紀中葉,佛教經南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入峨眉山。據《峨眉山志》載: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即公元63年,峨眉山有位採藥老人蒲公,在初殿見一足跡似蓮花的白鹿,便跟其後,追至金頂,頓時,晴空萬里,雲海茫茫,出現奇異的七色光環,並且環中還人影,深感驚奇,不問其因,後問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方知為普賢菩薩示現。蒲公便在山頂建造一寺廟,名普光殿,又稱祖殿,足見,峨眉山佛教文化歷史之悠久也。

公元3世紀,普賢信仰之說在山中傳播,中國僧慧持在觀心坡下營造普賢寺(今萬年寺)。6世紀中葉,世界佛教發展重心逐步由印度轉向中國,四川一度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中心,佛寺的興建便應運而生,歷史上寺廟最多時曾多達100多座。公元8世紀,禪宗獨盛,全山禪宗一統。9世紀中葉,宋太祖趙匡胤,派遣以僧繼業為首的僧團去印度訪問。回國後,繼業奉記來山營造佛寺,譯經傳法,鑄造重62噸,高7.85米的巨型普賢銅佛像供奉於今萬年寺內,成為峨眉山佛像中的精品,其文化、藝術價值極高。

峨眉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四川佛教的中心。從歷史上看,峨眉山佛教興,則四川佛教盛;峨眉山佛教衰,則四川佛教敗。相傳峨眉山是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普賢菩薩的道場。據史料記載,晉、元、明、清等朝代,讚美峨眉山,稱其第一山的甚多,魏晉印度寶掌和尚曰:「三峨高出五嶽,秀九州,此震旦國第一山也」。「震旦」為印度國對中國的古稱,明代袁子讓在《二心圖記》中撰文寫道:「神州有三大道場,為震旦佛國,一曰峨眉、二曰五臺、三曰普陀,則峨眉山神州第一山也!」

許多世紀以來,這裡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其中最著名的要屬樂山大佛,樂山大佛位於峨眉山東麓的棲鸞峰,古稱「彌勒大象」、「嘉定大佛」,始鑿於唐代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歷時90年才得以完成。佛像依山臨江開鑿而成,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稱譽。大佛為彌勒倚坐像,坐東向西,面相端莊,通高71米,堪稱世界之最。彫刻細緻,線條流暢,身軀比例勻稱,氣勢恢宏,體現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氣派。

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和樂山大佛作為一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千百年來,峨眉山既是佛門的菩薩道場,又是道教的神仙洞府。

峨眉山還稱「皇人之山」。「皇人之山」出自《山海經·西山經》和《三皇經》,是道教對峨眉山的稱謂。

據我國歷史中最早為道教立傳的《魏書釋老志》載:「道家之源,出於老子……授軒轅於峨眉山教帝嚳於物德」。足見,早在五千年前,紫雲東來,元始無尊,之門徒天真皇人,於峨眉山蒼玉為屋,藏天書於七寶玄壇。元始天尊所傳經文為「飛雲紫氣」凝結而成,真經「大梵隱語」、「字方一丈……諸天仙不能省視」,全靠天真皇人注書其字,解釋其音,將天尊難懂的「赤書玉字」,翻譯成容易理解的「八威龍文」、「諸仙得之,始授世人」。上皇元年,三年,軒轅黃帝求道於峨眉,得皇人「三一」、「五牙」之法,故而軒轅氏興。

九老洞為峨眉山著名的岩溶洞穴,位於峨眉山海拔1790米處,相傳此是仙人聚會的洞府。傳說古時軒轅皇帝訪廣成子天皇真人游此,走到位於仙峰寺附近的九老洞旁,見一鶴髮童顏的老人坐在洞口,便問老翁:「有侶否?」翁答曰:「洞中還有八個。」後人因此稱這個洞為九老洞。

峨眉山,以其持殊的地理位置,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觀,典型的地質地貌,保護完好的生態環境,濃郁的宗教文化,豐富的人文內涵,不愧為中國明山中的姣姣者。

點擊與作者交流

来源:看中國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