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洪水災害正在泰國凶猛肆虐與蔓延。最新數據表明,洪水及其引發的泥石流已蔓延到泰國全國77個府中的62個,共有350多人喪生,155萬公頃的農田被毀,約900萬人的家園在洪水中變成瓦礫。泰國糧食生產與出口猛烈萎縮,工業與旅遊業遭遇重創。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日前發布報告稱,泰國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將被洪災拉低2%。而泰國央行估計,今年泰國國內生產總值將下降1.7%,高於此前估計的0.9%。
災情最為嚴重的大城府是泰國第三大工業省,佔泰國工業總產值的11%,其電子工業產值佔泰國的三分之一。該地區不僅分布著眾多紡織、制鞋、食品飲料、橡膠和塑料製品業等泰國本土大型企業,而且也集中了豐田、本田等外資巨頭。但以上企業眼下均已停產。許多外國投資者正在考慮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其他國家,國際資本很可能在泰國上演一場抽資撤離潮。
泰國的翻天濁浪,將全球供應鏈體系無情衝斷和破壞。世界經濟前景將因此增加更多不確定性。
泰國是東南亞最大的汽車和零部件生產據點,也是日本汽車廠商在海外的重點生產和出口基地,這次損失也最大,其破壞程度超過了今年3月地震海嘯災害對日本汽車產業的破壞。泰國還是世界第二大硬碟生產國,國際知名硬碟廠商西部數據在泰國的產量佔其全球產量的60%。水災導致硬碟供應短缺,英特爾、蘋果和戴爾的業務都不可避免地大受影響。此外,因為索尼公司在泰國災區的部分工廠停止生產,導致該公司推遲發布多款數碼相機。一些分析機構認為,如果水災導致供應鏈中斷3個月以上,後果很難設想。
泰國是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泰國政府先前預計,今年稻米產量能達2500萬噸。但洪水淹沒的農田佔去了泰國稻穀總面積的15%之後,泰國政府已把主要稻穀預計產量調降至2100萬噸。同時,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水災將導致泰米減產20%至25%。由於水災還影響到港口貨物運送,泰國稻米出口可能會延誤。泰國國內的稻穀價格已開始飆漲,泰國政府已決定將大米的政府收購價提高50%。專家預測,到今年年底,泰國速煮米的離岸價格可能從目前的每噸630美元升至750美元。
不僅如此,東南亞其他國家的稻米生產也遭遇了洪水的襲擊。越南、柬埔寨和寮國三國共有150萬公頃稻田被捲入洪水之中。東南亞國家的水災推高全球糧食價格的結果已不容置疑,如果洪災進一步擴散,全球糧價可能會出現新一輪飆漲。由此,新興市場國家可能會承受更大的輸入型通脹壓力,發達國家的經濟復甦腳步將更為沈重。
應當說,泰國和東南亞的水災僅僅是今年極端天氣的一個片段,有足夠的理由將2011年稱為全球氣候與天氣史上的「最惡劣」之年。1月,澳大利亞東北部昆士蘭州遭受50年一遇的洪澇災害;3月,日本發生8.9級特大地震並引發海嘯,引起持續數月的核泄漏;1至5月,歐洲大部分地區遭遇持續乾旱,5個月總降水量僅相當於1951年至2000年半個世紀同期平均值的40%至80%;與此同時,美國中西部、南部遭遇20年至50年一遇的極端乾旱,中國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旱災;7月,玻利維亞遭到20年不遇的暴風雪襲擊;9月,印度北部發生裡氏6.8級地震;10月,土耳其發生7.2級地震……
極端天氣的猖狂與肆虐已不允許人類繼續自我麻木。從歸因理論的角度審視,導致極端天氣的因素很多,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全球氣候變暖確是招致天災日益頻發的重要因素。美國國家氣候數據中心的研究報告認為,全球變暖難以與單個氣象事件的成因直接聯繫起來,但自2000年以來全球氣溫逐漸攀升的趨勢會提高熱浪、乾旱以及洪水等極端天氣出現的可能性。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畫課題組的研究報告也認為,由於氣候變暖,海洋溫度持續升高,更多水汽蒸發到大氣中,而大氣溫度升高,就會容納更多水蒸氣。如果空氣保持正常流通,廣大地區平均分布降雨量增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一旦發生阻塞,陡增的降雨落在一地,另一地就會出現高溫乾旱。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在其發布的《全球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中明確提出,對於過去50年來的全球暖化現象,人類活動要負90%的責任。的確,源源不斷的汽車尾氣排放,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持久性的有機污染物污染,以及大規模的森林採伐和海洋資源的破壞等,人類在惡化自身生存環境的同時,也使得地球上空的臭氧層不斷遭遇損耗和透支,而極端天氣可以看成是自然對於人類破壞活動一次又一次無情地報復和懲罰。
14年前國際社會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所達成的《京都議定書》即將於明年到期,解決各國第二承諾期的問題日益緊迫地擺在了世人面前。理所當然的,大家對年底將在南非德班召開的全球氣候變化大會寄予了非同尋常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