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六.四系列[7]:胡耀邦下臺
★八元老私下開會,商定帝位的廢立
前一個帖子,俺介紹了「八六學潮」的來龍去脈。這次學潮的規模之大,用「朝野震驚」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此事對朝廷高層的保守派,震動尤其大。因為學生們公然挑戰保守派非常看重的「四項基本原則」。四項基本原則不僅是黨內保守派的底線,也是鄧太上皇的底線(關於這點,俺在《太上皇鄧小平的政治路線》裡,已經介紹過了)。老鄧這個人,在經濟上是改革派,但政治相對保守。面對學生們公然挑戰四項基本原則,鄧太上皇龍顏大怒。於是,他決定跟朝中的保守派聯手,應對這場危機。
鄧太上皇既然主意已定,當即在12月27日召集了7個朝中老臣(分別是:鄧力群、王震、胡喬木、彭真、薄一波、余秋里、楊尚昆)到自己的寢宮開會。大夥兒請注意,這七個老傢伙基本上都算是保守派,其中的鄧力群、王震、胡喬木三人,更是保守派中的頑固死硬派。在會上,面對大規模的學生鬧事,這些個老傢伙自然是一致聲討,並且把矛頭都指向了當朝皇上(胡總書記)。最後,鄧太上皇做總結髮言,大意是:當今皇上立場不堅定(沒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面對大規模的學潮卻表現軟弱(沒有強硬鎮壓),如此之人難當大任(必須立即撤換)。與會的七個老臣一致同意太上皇的意見。畢竟,這幾個保守派的老傢伙,早就對胡耀邦的很多做法看不順眼了。於是,胡廢帝下臺的命運,就在這八元老的贊同聲中,被決定了。
決定搞掉老胡之後,老鄧找了幾個人(據說是:薄一波、楊尚昆、趙紫陽、胡啟立、萬里),私下去跟老胡通氣,希望他明白自己的處境,主動提出辭職。溝通的結果是,老胡同意主動辭職。畢竟,老胡也知道自己並無實權,真正掌權的是老鄧。老鄧讓他下,他不得不下。
★政治局的批胡「生活會」
朝中的保守派得知老胡要倒臺,歡呼雀躍。他們精心準備了一個專門針對老胡的「生活會」,其目的是:不光要讓老胡下臺,還要把他的名聲搞臭。因此,朝廷中的保守派事先都進行了充分準備,寫了很長的發言稿,羅織了種種罪名;而朝廷中的改革派,大部分都不知情。直到會議前一天才被通知去開會。
在元旦過後的1月10日到1月15日,中央政治局的部分委員和中顧委的幾個老傢伙,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了針對胡耀邦的「生活會」。老鄧大概是考慮到他和老胡長期的私交,拉不下面子,沒有參與此會。陳雲和李先念,不知何故也未參加。最終由另一個元老薄一波主持會議。
前面的帖子俺介紹過,老胡這個人比較耿直。因此,他沒有想到保守派會玩花樣。生活會的第一天,他按照安排,首先做了自我檢討,並提出辭職。他的發言一結束,那幾個準備很充分的保守派元老,就紛紛站出來,聲討胡耀邦的種種罪行。聲討最起勁的,當屬保守派干將鄧力群(關於此人,俺後面還會提到),唾沫橫飛地講了5-6個小時。
保守派針對老胡羅織的罪名,主要是政治立場問題,包括:沒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沒有強調「反資產階級自由化」。在政治立場方面,不光保守派同老胡有分歧,老鄧作為改革派的頭頭,同老胡也是有分歧的。俺在之前的《胡廢帝是如何失寵的》有專門介紹。顯然,政治立場問題是廢黜皇上的主要依據。
除了政治立場這個主要罪名,還有其它一些捕風捉影的事,也被拿到台面上來說。比如老胡長期主持團中央的工作,自然會提拔很多年輕幹部(當今皇上和宰相,都曾被老胡提拔過)。保守派就以此為罪名,說他提拔親信,組織小團體小幫派……還有其它一些子虛烏有的罪名,俺就不一一列舉了。
長達6天的生活會,對胡耀邦的精神打擊非常大。據說某次散會後,老胡在懷仁堂門口大哭了一場,這是從未有過的。可見他內心的痛苦和委屈。這種精神上的壓抑,想必持續了很長時間,並最終導致老胡過早去世。
★關於胡趙之間的矛盾
在上述生活會中,還有一個小插曲,俺有必要提一下。保守派高管惡毒攻擊老胡,這個好理解。但是某些改革派高官居然也見風轉舵,批評起胡耀邦來。在這裡,俺不得不提一下趙紫陽。在那次生活會上,老趙做了如下發言(以下是原話,引自《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
「耀邦為人寬厚,吵架不記仇,好共事。但也有弱點:喜歡標新立異,喜歡一鳴驚人,不受組織約束。現在老人還在你就這樣,將來氣候變了,你的權威更高了,可能成為大問題。人再好,也會發生變化。斯大林、毛澤東這麼偉大的人物,也出了問題。我過去也想過,雖然我們現在合作得很好,將來到了這種情況能否合作好,就很難說了。」
俺原先對老趙的印象還不錯。但是自從看到老趙的這段發言,就覺得他人品有點問題。在《聊聊政客的人品》這個帖子,俺列舉了人品的幾種境界,從老趙的言行,可以歸入第三類(為了自保,不惜傷害他人)。
關於胡趙之間的矛盾,民間有很多傳言。有一種說法是,老趙為了自己能升任總書記,私底下告老胡的狀。關於這點,俺覺得應該不至於。從老趙在「八九年」的表現來看,他不是一個官癮很大的人。另外,在各種比較可信的資料中,俺也沒有看到有明確的證據說老趙為了陞官而排擠老胡。
但是,老胡和老趙之間,確實是有點矛盾的。
在政治方面:老胡比較開明,關注政治改革;而老趙在沒有當總書記之前,主要精力都在經濟改革方面,對政治改革並不熱心。老趙直到自己當了總書記,才意識到:只搞經濟改革而不搞政治改革,是有問題的(至於會有啥問題,大夥兒看看天朝的現狀就知道了)。
在經濟方面:老趙長期在地方工作並主導了地方省份的經濟改革,他在經濟方面比較務實。而老胡在經濟方面比較理想化,有時候提出的一些經濟指標會脫離實際。在老趙當總理期間,有時候會抱怨老胡插手國務院的工作。
★政治局的擴大會議
話說生活會開完之後。緊接著在1月16日,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這個會老鄧和陳雲倒是參加了。老鄧一上來就發話:「今天的會,耀邦不便主持,我主持。會議就是通過這個公報,其它事都不談。」他的言下之意,就是只通過公報,不允許討論。所以,這個所謂的擴大會議,說白了就是走過場。對於熟悉我黨運作的同學來說,這應該是見怪不怪了。
最終,16日的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如下公報:
1、一致同意接受胡耀邦同志辭去黨中央總書記職務的請求
2、一致推選趙紫陽同志代理黨中央總書記
3、以上兩項決定,將提請黨的下一次中央全會追認
4、繼續保留胡耀邦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職務
上述公報在黨內傳達之後,老胡基本上算是退出政治舞臺了。雖然他還保留了政治局委員,但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回顧六.四系列[8]:十三大重新排座次
前一個帖子介紹了胡耀邦下臺的始末,今天來介紹一下十三大的權力布局。因為八九年那批朝廷大員的職務,都是在十三大敲定的。所以,十三大形成的權力格局對八九年的走勢很關鍵。
★相關概念掃盲
大夥兒要明白,偉光正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組織。它的權力體系有很多層次,不明就里的同學看著這麼多名詞,會比較暈。今天俺趁機掃盲一下。熟悉黨國官場的網友,請跳過本節。
◇中央委員會
首先,黨有一個中央委員會,簡稱中共中央,民間俗稱「襠中央」。這個「襠中央」大概有一兩百號人(也就是中央委員),他們都是黨、政、軍的頭頭腦腦。從理論上講,這幫人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出來滴;而實際上捏?嘿嘿,你懂的:)
「襠中央」裡面的傢伙,除了有正式滴,還有候補滴,人數通常也有一兩百號人。候補委員只有發言權,沒有投票表決權。如果正式的委員出現空缺(通常是去見馬克思,也會有人因為政治鬥爭而出局),排名靠前的候補委員就可以頂上空缺。
◇中央政治局
然後,在中央委員會裡,還有一個中共中央政治局,簡稱政治局,人數通常在10-30人之間。能進政治局的傢伙,就有資格被稱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只要有了這個頭銜,基本上不會因為經濟問題(拿錯錢)或者生活作風問題(上錯床)被搞掉。但是,政治路線出問題(站錯隊),還是會被搞掉滴。理論上,政治局是「襠中央」投票選出來的。
◇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
再然後,政治局裡面還搞了個「常務委員會」。理論上,黨章並未對常委會的權力有詳細的規定。實際情況是,政治局人數不少(二三十號人),有些人平時還不在帝都,湊在一起開會不太容易。所以,平常處理一些黨國大事,都是在常委會上討論並拍板。所以,常委會是核心中的核心,有點類似於清朝的軍機處。
綜上所述,能夠進這個常委會的傢伙,那可是大大滴牛B了。通常,他們的人數在3—9人之間,而且總是保持奇數(以免投票時一半對一半)。比如說,當今朝廷的政治局常委,就是9個人,民間俗稱「擋中央的九長老」。
常委都由哪些傢伙組成捏?首先,黨的總書記(老毛時代叫黨主席)顯然必須是常委。其次,總理通常也是常委。其它的常委通常還包括人大委員長、政協主席、第一副總理等傢伙。
★角逐總書記
掃盲完基本概念,先來說說總書記這個位子。話說老胡是在87年1月份被廢黜,而新君要等到十三大召開(在那年的10月份)才能選出,這期間就出現了帝位的懸空。考慮到國不可一日無君,老鄧就指定當時的總理趙紫陽代理總書記。但是,掛著「代理」的帽子說明老趙畢竟還不是正式的。名正言順的繼位之人還要等到十三大召開,才能揭曉。因此,在這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裏,改革派和保守派展開了暗中較量。
◇總書記的重要性
俺在《八十年代的朝廷》一文介紹過,當時的總書記沒啥實權,真正的權力都掌握在以老鄧、陳雲為首的幾大元老手中。因此,有些同學可能會納悶:總書記又沒啥權力,有啥好爭的?此中之奧秒在於:在87年,鄧/陳這兩大元老都已高齡(八十多歲),隨時都可能去見馬克思。因此,十三大選出來的總書記,只要能熬到兩大元老上西天,就算是熬出頭,有希望自己當家作主了。
◇兩派的如意算盤
既然老鄧指定趙紫陽代理總書記,這已經充分說明,他想讓老趙接替皇位。老鄧的如意算盤是這樣滴——雖然廢掉了老胡,但是經濟改革還得繼續搞;而老趙是改革派的干將,而且還是經濟方面的行家(老趙主政四川時,經濟搞得不錯),論資歷也足夠(老趙跟老胡的年齡相當),實在是帝位的不二人選。
但是捏,以陳雲為首的保守派,有自己的另一套算盤——他們想利用胡耀邦下臺的機會,佔據總書記這個職務。至於人選捏,保守派決定推舉鄧力群參與競爭。鄧力群,以下簡稱小鄧,以區別於老鄧(兩人並無親戚關係,特此聲明)。
小鄧被保守派稱為理論家,文革前曾任黨刊《紅旗》雜誌的副總編,82-85年任中宣部(俗稱真理部)部長。他不光理論功底了得,在政治路線上還極端保守,動不動就拿出「毛澤東思想」這根雞毛當令箭,小鄧也因此獲得了「左王」的綽號。有這樣一個人才,保守派自然要力挺。
◇小鄧落選
為了增加鄧力群的勝算,保守派的幾員干將(比如王震)到處放出風聲,為其造勢。過不了多久,風聲就傳到改革派高官的耳朵裡。改革派意識到:一旦讓「左王」當上總書記,後果不堪設想。這時候,改革派的一員老將——李銳——挺身而出。李銳在黨內也算是元老了:「解放前」當過高崗、陳雲的秘書,「解放後」當過水利部副部長,59年和彭德懷一起被打倒,文革後當過中組部(也就是古代的吏部)副部長。在政治立場上,李銳堅持改革,跟鄧力群勢不兩立。除了政治路線的對立,兩人還有一段比較八卦的私人恩怨。
話說40年代延安整風那會兒,李銳被誣陷為特務,他跟他老婆範元甄都被隔離審查。而負責審查他老婆的,恰恰是小鄧。據說範元甄是當時延安的四大MM,於是小鄧見色起意,後來發展到OOXX......(以下省略800字)。再後來,事情敗露,小鄧在某次大會上被點名批評。而那次大會的會議記錄(《1945年1月31日中直學委會對大會討論的總結,楊尚昆同志講話》),李銳也一直保存著。雖然小鄧亂搞男女關係,但並不妨礙他在「解放後」繼續陞官。這是因為,從延安時代開始,黨內高層的私生活就比較糜爛。比如毛太祖本人,不知臨幸過多少小蘿莉......關於這個話題,抽空單獨開一篇來聊。
八卦完畢,言歸正傳。鑒於兩人之間的恩怨,李銳決定舊賬新賬一起算。他特地寫了一封信,通過趙紫陽轉交給老鄧。信中列舉了小鄧的三大罪狀:「1、一貫抵制改革開放的方針;2、組織上嚴重不守紀律;3、思想上堅持左傾教條主義,空談共產主義理想。」為了論證小鄧「組織上嚴重不守紀律」,信中還附上了當年的批小鄧生活作風的會議記錄。信的末尾是這樣總結的:
最近聽說,還有人在活動他進政治局當總書記,這就更加令人擔憂不已,寢食不安。我一直認為,鄧力群是中央改革開放方針的反對派,十三大後,決不能讓他留在中央領導班子之內。這樣可以使黨在前進的道路上除掉一塊絆腳石,去掉一個隱患。
話說趙紫陽這個人還是有些政治手腕的。他等老鄧看完信之後,又旁敲側擊地說了一件事——小鄧最近提出了「第二次撥亂反正」的口號。這下可觸到老鄧那敏感的神經了。要知道「撥亂反正」一詞,是用於否定文革的專有名詞。而小鄧膽敢提出「第二次撥亂反正」,明顯是想否定改革開放。
有了上述這2件事兒,老鄧針對李銳的來信,給出了3點批示:「1、撤銷鄧力群的職務;2、保留政治局候補委員;3、李銳同志不要算舊帳。」於是,小鄧徹底跟總書記無緣了。
◇老趙當選
說完了小鄧的落選,再來說一下老趙的當選。可能很多同學想當然地認為:老趙背後有老鄧力挺,就能輕鬆當選。其實不然。當時老鄧雖然是黨內實際上的一把手(陳雲是二把手)。但是重大的人事任免,需要平衡改革派和保守派兩方的意見。如果某個任命遭到其中一方的極力反對,就沒戲。比如剛才提到的小鄧。
那麼,保守派為啥沒有極力反對老趙捏?這有幾個原因。其一,老趙在當總理期間,埋頭搞經濟改革,不過問老胡的政治改革;其二,在聲討老胡的那次生活會上,老趙也跟保守派一起聲討老胡(詳見前一帖)。所以,保守派覺得老趙或許比老胡更好相處。再說,小鄧出局之後,保守派也沒有其它合適人選,也只好同意讓老趙登基。
★角逐政治局常委
經過本文開頭的掃盲,大夥兒已經知道常委的重要性了。接下來就說說常委的爭奪戰。
◇老傢伙的去留
在開十三大之前,常委有5個人:趙紫陽、鄧小平、陳雲、李先念、胡耀邦。老胡雖然被廢黜,但是常委的職位暫時還保留著,算是給他點面子。5個人裡面,有3個是老不死的傢伙。而且老陳和老李都是反對改革開放的。所以,老鄧想通過這次換屆,逼迫老陳和老李退出常委,並以此帶動其他的老傢伙也跟著退居二線。
到了臨近十三大的7月7日,鄧太上皇又一次在自己的寢宮召集帝國老臣開會。會議的目的是確定十三大的人事安排。老鄧不愧是官場老手,他一上來就主動表態——年紀大的老人,應退出常委,讓位給年輕的新人(所謂年輕的新人,也都是60好幾);因此,他本人下一屆就不再當常委了。既然太上皇都帶頭表態了,老陳和老李也就不好再繼續佔著茅坑了,只好也跟著同意要退下來(據說他們兩人心裏是老大不樂意)。為了安撫老陳,老鄧把自己中顧委主任的頭銜讓給陳雲,也算是給點面子。另外一個元老彭真,原先擔任人大委員長。既然其它3個老人都退出常委,他也只好把委員長的位置讓出來。
大夥兒請注意:老鄧雖然不再擔任常委,但是他的軍委主席一職,並沒有讓出來;再加上他的親信楊尚昆,在80年代長期擔任中央軍委秘書長,老鄧依然穩抓兵權。所以,老鄧退出常委,他的實力不但沒弱化,反而強化了——這就是傳說中的「以退為進」。
◇7常委變5常委
話說3個老傢伙退下之後,老胡由於被廢黜,自然無法再當下一屆的常委了。所以,常委裡面,只有趙紫陽一人留任,其他都是新人。這在偉光正的歷史上是很罕見滴。
在籌備十三大的時候,老鄧考慮把常委從5人擴大為7人。原本打算加入的新人,分別是:李鵬、喬石、胡啟立、姚依林、萬里、田紀雲。在這6人中,小胡、萬、田都是改革派,再加上總書記趙紫陽,就可以在7人的常委會中佔據壓倒多數。
話說到了7月7日在老鄧家開會,談到了新常委名單的時候,有好多老人都反對萬里進常委。趙紫陽在回憶錄中提到:「萬里平時講話不注意,得罪了些人,老人們對他意見比較多。」鑒於多位老臣反對,鄧太上皇只好作罷。但人家萬里好歹也是第一副總理,比李鵬這個副總理的排名靠前。如果李鵬都進常委,萬里卻沒進,有點說不過去。所以老鄧提議讓萬里當人大委員長,作為安撫。
總結一下鄧家開會的結論:老人全退出常委,7常委的方案被改為5常委。榮升常委的小年輕,分別是:李鵬、喬石、胡啟立、姚依林。
★新任領導班子
在天朝,黨是領導一切滴。黨內的座次排好之後,其它方面的座次大體上也就定了。十三大在年底開完之後,次年緊接著就開七屆全國人大。當然,無論是黨代會還是人代會,代表們都是走過場——名單早已內定。下面這些新任命的朝廷大員,對6.4的事態發展起了或多或少的影響,俺做個簡介,讓大夥兒先混個臉熟。
◇趙紫陽(總書記,政治局常委,軍委第一副主席)
趙紫陽是因為經濟工作搞得好,從地方一路升到中央的。他文革前當過廣東巡撫,文革後當過四川巡撫。他在四川的經濟改革被老鄧看中,80年調入中央並干了7年總理。他不像老胡那麼耿直,也比老胡更有政治手段。比如剛當上總書記不久,老趙就找了個機會撤銷了「中央研究室」(這裡面都是保守派的智囊、筆桿子),讓保守派元氣大傷。
◇李鵬(總理,政治局常委)
李鵬屬於保守派。此人不學無術,靠著「周恩來養子」這層關係,居然能一路混到總理(看來周的這塊金字招牌太牛B了,不給面子不行啊)。但是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滴,在民間長期流傳很多關於小李的笑話,諷刺其素質低、無能、草包。老鄧也曉得李鵬不懂經濟,特意要求趙紫陽在升任總書記之後,依然要主抓經濟工作。
這個小李雖然業務上無能,但野心不小。當上總理之後,他就一直盯著總書記這個寶座。他的如意算盤是:只要搞掉老趙,自己就可以成為一把手。順便再說一下,李鵬家族的腐敗,是出了名滴。其腐敗程度與江澤民家族不相上下。
◇喬石(中紀委書記,政治局常委)
喬石這個人,據說城府比較深。他不是明顯的改革派或保守派,可以算是騎牆派(關於這點,後面還會提到)。從85年開始當中央政法委書記,十三大接替陳雲當上中紀委書記。他主要掌管全國的政法系統(主要是司法、情報、治安等)。
◇胡啟立(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政治局常委)
胡啟立(小胡)文革前曾被老胡大力提拔,當上團中央候補書記,時年32歲。80年時,他更以51歲的低齡出任天津巡撫,在當時可算是改革派的政壇新星。87年進常委之後,他已經被視為下一代接班人。如果不出意外,等老趙退休,小胡就可以登極。可惜八九年出了意外。
◇姚依林(第一副總理,政治局常委)
姚依林是保守派干將,陳雲的親信。貌似經濟方面還比較在行,由於他年齡較大且身體不好,當時就定了他只做一屆。其女婿是當今副總理,政治局委員王岐山。
◇楊尚昆(國家主席,軍委秘書長)
楊尚昆也算是元老了,而且是老鄧的親信,他倆在「解放前」就有很深的交情了。他剛掛上的這個「國家主席」頭銜,實際上是虛銜。對他來說,真正重要的是軍委秘書長一職。所謂的軍委秘書長,平日要處理軍委的各種大小事務。老鄧把他安插在這個職務上,就是為了牢牢控制軍委。控制了軍委,也就控制了槍桿子。
由於長期擔任中央軍委秘書長,楊尚昆在軍中安插了不少親信,其弟楊白冰更是從成都軍區的小官一路高升到總政治部主任。民間戲稱為:楊家將。
◇萬里(人大委員長)
萬里是改革派干將。文革剛結束時,他和老趙一起主政地方省份(趙擔任四川巡撫時,他擔任安徽巡撫)。赫赫有名的小崗村包產到戶,就是他在背後撐腰。趙紫陽代理總書記的時候,民間很多人都看好萬里會頂替總理,可惜讓保守派給攪黃了。萬里不能接替總理,還有一個原因是年齡太大(他比李鵬大了1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