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記者葉修綜合報導】近期心臟手術必須藥品「魚精蛋白」短缺,造成醫院及民眾醫療不小的風波。有分析認為是因銷售該藥品利潤低而使廠商不願生產,也有業內人士指,不排除藥企想通過停產給政府施壓,爭取藥品被批准漲價。此外,衛生部官員的發言也令人質疑政府對維護公眾醫療利益的缺失。
行政單位互推責任
據齊魯晚報報導,9月10日,中共衛生部發言人鄧海華向記者表示,有關藥品斷貨的事情,應該是國家食藥監管局負責,「這部分不歸我們管」。
當記者詢問國家食藥監管局新聞辦主任申晨,得到的回應是「對藥品斷貨的情況還不清楚,這是多部門管理的事情,比如價格是由發改委管理,必需的藥品儲備是由工信部負責,食藥監管局只是負責藥品生產的審批、品質安全等方面,必須先瞭解過後再處理。」
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徐凌中表示,這種牽扯到多頭管理的事情,往往各部門會互相推諉,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時,政府部門才會出面,是行政上的嚴重失誤。有些大醫院因為缺少藥品只好將手術延期,而這已經影響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專家:限價措施不當導致藥荒
據大陸國內媒體報導,在政府限價措施下,魚精蛋白每支僅十幾元的售價維持了幾十年,但這段時間因物價、人工及經銷成本等上漲,使得這種生產藥品的利潤微薄,但又無其他藥品可替代。目前中國只有三家企業能夠生產,主要的供應商只有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多多藥業有限公司已經多年未曾生產,悅康藥業集團北京凱悅製藥有限公司則在近日恢復生產。
早在7月的時候,因為廠商突然斷貨,造成魚精蛋白注射液大面積的緊缺,當時唯一的生產商—上海第一生化藥業表示,是因為原料不合格而暫時停產,到了8月,生產藥企表示並沒有停產,只是原料上有問題,在生產上有所改變,縮減產量,最快也要第四季度或明年才能恢復正常。
直到9月在多家媒體的報導與追問下,藥企又有了新的說法,表示魚精蛋白的原料有季節性,且取自海魚,確實有一定供貨緊張的情況,目前並沒有停止生產。
鄭州大學張新教授分析,導致藥荒一個重要原因是價格過低,現在各方面成本都大幅度提高,但魚精蛋白價格一直未變,企業可能嫌利潤太低而選擇減產甚至停產。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不排除藥企想通過停產給政府施壓,爭取藥品被批准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