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路)
在貴州務川民間,尤其在仡佬族聚居地,至今還流傳著一些古老的無字棋。不管大人小孩只要有人想走棋,馬上就地而坐,找一根小棍,在土地上東劃西畫,並出現一些奇怪的棋盤,再隨地找上幾顆大小或顏色不同的石子,嘴中嘮叨著咒語或喊著單雙、手板手背就開戰了。圍觀助戰者聽見吆喝聲也圍成一團,場合顯得十分活躍。
這些古老無字的棋,如「和尚棋、狗卵蛋棋、豬蹄叉棋、六子棋、上天棋」等等,都在走法上各不相同,而且還有故事相傳。
和尚棋。傳說中說,有一個出家和尚,整天躲在山上唸經,沒吃的就下山化緣。有一天,和尚下山化緣空手而歸。他灰溜溜回到山廟裡,坐在地上,用木棍寫字渡日。他把自己的廟寫了「◇」形,在中間寫上個「十」字,又在廟下面寫個「田」字,又想到很多田,就把一個「田」字分成四個「田」字,並與廟相連。和尚肚子餓得咕咕直叫,無心再寫,就在每個「田」字上打個「×」,嘴中嘰咕著:看來今天得餓肚皮了,他丟下了木棍,又隨地摸著了幾顆石子在手中。和尚盤腳坐著,手中倒胖著小石子直發呆,有幾顆石子從手中掉在地上的圖中,和尚眼前一亮,來了精神。他要想辦法去智取化緣,不能白要,讓農夫心甘情願給他糧食。於是他把自己比著一個石子放在廟中的十字路中,把有糧食的農夫比著幾個石子擺放在大「田」字四周,把所有的筆劃都看成路,可四通八達。和尚設想,自己走一下,農夫走一步,不能在路上一見面就向別人化緣。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只要在一條直路上,同時遇著兩個農夫,自己站在中間才能化緣,而且農夫都得給,這一著叫「挑」,農夫不願給,就要想法子改變路線,關鍵就看和尚自己怎樣走,才能把農夫的子全部「挑」完。只有這樣才給齋飯。
決定下山試試這個辦法。於是他來到一個院子,找了幾家農夫化緣,人家都不給,他就在地上畫出自己發明的圖形,再找幾顆石子,自己取一小節木棍替代,給大家說明各自的走法,誰輸了,誰就給糧食。大家一看,這個方法可以,又好耍,於是並做起遊戲來。後來民間把這種耍物叫「和尚棋」,也有人稱「五馬棋」。
比和尚棋更難走的要數「上天棋」,有些地方稱「三六九」。這種棋沒有幾番爭鬥是上不了天的。傳說有三個草寇皇帝,各在東、西、南造反,爭霸天下,不斷向對方攻擊,擴張地域。不知何年何月,三位大王兵分三路對峙於一處大壩之中。地勢三面高山環抱,只有北面有一大片田原,誰要想北上擴張,必經田原才通過。三王為減少傷亡,商議用走棋的方法,誰勝誰先走,大家都覺得這方法可行,於是命下人先在自己一方畫上一個「王」字,再寫上一個「十」字,連接三王中豎為前進路線,另寫「田」字,連著「十」字空的一頭,再劃一「豎」,接「田」字中豎,為上天獨路。頂上為「天」字,這就是「上天棋盤」。
棋盤畫定,三王各自用不同顏色或大小石子表示自己,將一子放在「王」字底劃。每人規定手握三個或多個石子,用估子方法走棋,每次出石子多少由自己暗定,但必須將石子緊藏手中,握成拳劃出,並大聲喊出自己的猜數,亮掌確認,誰猜中所出石子的總和,誰為贏先走步,如遇二人同說一數,不算重來,不得耍懶。如果誰先走到某岔路口,下一次某方贏了,也要走被先佔的路口,先佔著就必須認輸退回原「王」字底劃上依次重走。尤其有趣的是石子走到「田」字下邊緣中間時,必須先從右至上到左至下,再由中豎直上,一個大迂迴,難免不碰對手,往往此時,勝與負情緒激動,性子急躁者會暴跳如雷,甚至耍賴。三位草寇用走「上天棋」爭天下,只是個傳說,最終還是靠戰爭解決了輸贏,但「上天棋」留了下來。
豬蹄叉棋。聽說是有二弟兄,爹媽死得早,自己又好吃懶做,就討口要飯過日子。一天,討得豬蹄叉一個,二弟兄爭了起來,平日都是哥哥讓弟弟,盡量讓弟弟多吃一點。可今天哥哥不能讓,他想多肥的豬蹄叉,好久沒進油暈了。但不能硬爭,得想個法子,哥哥在地上畫了個「豬蹄叉」樣子,先畫一個「冂」外框,又在裡面打個「×」,找來四顆石子,每人二顆,顏色不同,放在「岡」的四角。對弟弟說:我們來走子,哪個把對方的子圍著走不動了就算贏,就歸豬蹄叉。結果哥哥輸了,但弟弟還是拿個叉叉給哥哥吃。從此以後,二弟兄只要討得好吃的,就用這個辦法分配食物。
狗卵蛋棋,是一種嘻罵棋,八九歲至十四五歲的放牛男娃最愛玩這種棋,誰輸了,誰就是狗卵蛋。棋盤也很簡單。二人各佔一方,每人三個子,但雙方顏色或形狀不同,隨地可找。各將棋子擺放左右兩邊,下邊三個圈表示「狗卵蛋」,誰將對方的子趕到三個圈中,誰就贏了,輸者就被贏家嘻罵「狗卵蛋」,圍觀者也趁此機會,摸輸家的頭或脫褲子摸雞雞取樂。不服氣者又來走,直到在場的個個都是「狗卵蛋」為止才罷休。這種場合,往往是放牛娃回家後被爹媽一頓打。因走棋忘了管牛,牛吃了莊稼,別人上門找賠匠,活該挨打。但第二天上山放牛,放牛娃們又玩起「狗卵蛋棋」來。
六子棋棋格少,只有十五格,棋子各六顆,走法跟圍棋相似,誰圍困住對方,誰為勝。像豬蹄叉棋、狗卵蛋棋以及六子棋這種簡單原始的走法,是否就是圍棋的初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