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讓中國準備買房的人們如此痛苦?政府實施一年管制之後房價依然與天齊高,所以是該找人承擔責任了。
如果有人在考慮要不要興師問罪,知名商業雜誌《財經》已經對房地產市場的壞人和好人做了梳理,一目瞭然。
壞人名單上排在第一位的是腐敗官員。《財經》指出,購買樓房是洗掉賄款的最佳辦法之一,當山西的低級別官員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購房多達30套的時候,那就明顯說明是在洗黑錢。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繼續使用公款為其員工修建保障房,也難以擺脫干係。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其他角色還包括:
──投機性購房者。他們購買並囤積房屋,不打算居住也不打算出租,只想在房價上漲時利用資本增值獲利。
──異地購房者。他們利用中國多數城市不收物業稅的優勢購買住房,以便能夠享受到當地居民支付的電、水、交通、教育和醫療補貼。
──富裕的本地居民。他們購買多套住房,或者是用於自住,或者是拿去給親友居住。
──購房用於出租的投資者。
──真正有需要的買房人。有的是第一次買房,有的是第二次或第三次買房,目的是換個大房子或搬到另一個社區。
政府要做的事情是把腐敗官員、投機性購房者和富裕異地購房者趕出市場,同時不要傷害真正有需要的買房人。難點在於,投機性購房佔據整個市場一個不小的比例。
具體多大比例很難講。國家統計局承諾要利用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統計出空置房數量。不過,雖然普查結果現在已經公布,但看不到任何空置房數據。
在缺乏官方統計資料的情況下,《財經》雜誌引用其他人的判斷估計,2007年到2010年出售的新房當中,高達50%到70%的比例都是由投機客購買的,目前處於空置狀態。
將一半的這類需求擠出市場,就會對房價造成嚴重影響。這對於首次購房者來說肯定是好消息。但手頭持有未售豪華項目的開發商、高位買房的炒房客和為他們提供貸款的銀行將會承受沈重打擊。在壞人佔據房地產市場相當大比例的情況下,政府在趕走他們的時候將不得不有所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