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週六發表長篇調查報導說,中國處心積慮竊取美國機密情報,活動日益頻繁。引起美國專家和有關方面的擔憂。
*非華裔涉案助中國獲取情報*
美聯社這篇報導的題目是:中國間諜竊取美國機密情報的影響,報導提到了幾個非華裔涉案案例。施萊佛是密西根州底特律人,今年29歲。去年冬天在華盛頓郊外亞歷山大鎮的聯邦法庭認罪,承認試圖混入美國中央情報局或國務院,為中國輸送情報。今年初,因為企圖替中國竊取美國機密而被聯邦法庭判刑四年。
美聯社這篇報導提到了夏威夷的格瓦迪亞(Noshir Gowadia)案。格瓦迪亞生在印度,移民美國,歸化成為公民。1968年進入美國著名軍工企業Northrop公司,參與設計美國B2隱形轟炸機。2005年,聯邦當局逮捕了他,對其提出17項指控,包括向中國軍方提供導彈隱形技術和洗錢,今年1月下旬,法官將其判刑32年。
美聯社報導說,2008年以來,類似的案子有五、六十個,起碼有「57名被告因間諜案在聯邦法庭被起訴。他們被控試圖向中國輸送機密情報,敏感技術或商業機密,而中國方面接受情報的,可能是情報單位,可能是國企,也可能是某個個人。」這些被告中,有9人正等待審判,兩人已被認定是重犯,其他人大多都已定罪,只有少數還沒有判刑。
*伍爾澤:中國喜歡找同情中國的外國人*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伍爾澤(Larry Wortzel)說,招募那些非華裔人員,比如格瓦迪亞或施萊佛這樣的人來為中國服務,這是值得注意的一個發展趨勢或苗頭。美聯社援引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和安全審議委員會副主席伍爾澤的話說:「中國喜歡同那些同情中國的外國人打交道」。
美聯社報導說,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為錢驅動的間諜行為有增加的勢頭。
*布倫納:為中國獲取情報,公私一起上*
布倫納(Joe Brenner)曾是美國反間諜機構和網路安全方面負責人,他說,中國針對美國而進行的間諜活動日益頻繁,這是前所未有的。「有些是公開的,有些是私下的,還有一些是半公半私的,不一而足。」
*中國:杜撰詆毀中國徒勞無功*
而中國方面對美方的說法,採取了一概否認的態度。針對施萊佛案,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王保東說:此事是無中生有。中新社援引王保東的話說:中國永遠不會參與損害其它國家的利益的活動。中國的大公網援引中國使館的聲明說:「任何通過‘杜撰來詆毀中國’的意圖,都將‘徒勞無功’」。美聯社為此詢問中國外交部,外交部回函說:「至於說中方在美從事間諜活動之說法,純屬無中生有,別有用心。」
美聯社說,今天的「間諜或特務」,是一些教授,工程師。還有一些商人,他們一面做合法生意,一面也偷運一些不許輸出的技術還有軍火,這些人是見錢眼開唯利是圖的「經商人士」刑事犯罪。
美國官員說,中國做這些事情有強烈的動機,他們有成為軍事強國的強烈願望,另外,他們腰包逐漸鼓起,羽翼逐漸豐滿,去年,他們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佩拉克:中國現在有錢了,可以支付更多的錢*
佩拉克(Steve Pelak)是美國司法部反間諜處副處長。他說,中國現在有更多的錢可以支付了。比如,施萊佛僅僅是「申請」進入美國機要單位,遠沒到達真正傳遞情報的地步,中國就支付了其幾萬美元。
美聯社經過研究發現,大多數司法部審理的中國間諜案,多數都是非法出口案。而其中涉及到的出口產品和技術,多數都是軍民兩用(dual-use)的,其中包括用於雷達系統的集成電路、用於預警雷達、鎖定導彈目標的高能放大器,還有用於軍事目的夜視儀。
當然,被竊走的情報資料還有美國航天器技術數據,美國海軍核動力潛水艇的軍事能力資料,還有美國模擬訓練戰鬥機飛行員的電腦軟體。
*中國成為情報「吸塵器」?*
中國在設法得到美國情報資料方面是如此努力,以至於一些美國專家說中國成了情報「吸塵器」(vacuum cleaner)----言外之意是他們能吸收到什麼就算什麼,來者不拒,多多益善。
*中國間諜和癌細胞*
克里芙(Michelle Van Cleave)曾擔任小布希總統執政時國家反間諜機構負責人,美聯社援引她的話說,「這種間諜及其活動,就像你身上長的癌細胞,一般時候你感覺不到,直到有一天你發覺非常不舒服時,你才知道大事不妙了。」
*國家試驗室的華裔科學家*
克里芙提到了90年代末轟動一時的李文和案。李文和曾是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華裔科學家,被指控向中國泄密而遭到起訴和監禁,2000年,美國司法和行政部門撤回對其50多項指控,保留一項(不正當處理內部資料),將其釋放。李文和案曾被美國和海外媒體廣泛報導。
不過,克里芙也提到了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華裔科學家李彼得(Peter Lee音譯)。而這位也姓李的科學家的案子,中國媒體很少報導。但是,美國媒體當年曾廣泛報導了李彼得案。美聯社98年3月26日報導,生在臺灣的李彼得因為向中國科學家泄露美國國防機密情報而被判處一年監禁(監外專門機構執行)。同時,58歲的李彼得還被罰款2萬並執行3千小時的社區服務。
克里芙說,我們只知道中國人拿到了我們的技術,但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得到的。現在,經過這麼多案子,他們如何得到這些情報的途徑和來源已經一清二楚。
*充當間諜VS發家致富*
以在羅德島聯邦監獄服刑的哈佛碩士吳振洲為例。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96年在深圳創辦「馳創」公司,只是想「發財致富」,超過中國知名商業網站「阿里巴巴」。他在服刑中寫的日記,被家人拿去在新浪博客發表,題目是:「我不是間諜」。
美聯社的報導說,吳振洲在麻省沃爾薩姆鎮成立了「馳創」公司美國分公司,打出廣告:「如果貴公司在中國有客戶,請告知我們,也許我們能有所幫助。在中國,大多數公司不能直接購買美國產品,我們可以居中牽線搭橋」。
美國聯邦當局說,馳創公司美國分公司只是一個前臺窗口,主要目的就是從美國生產商那裡得到國防技術和產品,然後把這些商品出口給中國國防企業和事業單位。美國國防部認為,這些商品對中國軍方電子戰、軍用雷達、防火防暴、軍事制導(導航)、衛星通訊等行業來說都非常重要,它們還包括中國軍方急需得到的各種零部件。
美聯社這篇報導說,用這種私人公司在前臺開窗口,經營合法生意,已經成了中國獲取美國情報的常用方法和慣例。
*竊取美國情報,中國伊朗最積極*
佩拉克在2007年曾擔任司法部首任全國出口管制負責官員(協調員),主要就是監管非法出口軍火和敏感技術。他說,相關的案子增加了不少,今天,有三分之二的非法出口案子,同中國和伊朗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