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0-11-27 22:14:59作者:
古代應試,等同現在高考。相傳有一秀才,相約朋友赴試,因路途遙遠誤了考期。他苦苦哀求,主考才准補試。主考用「一到十」這十個數字作為上聯,再用「十到一」對下聯。
秀才暗想,我何不將誤考原因和讀書人的苦衷表一表,好求得主考的諒解呢?於是,他作聯曰:
一葉孤舟,坐了二三個騷客,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
十年寒窗,進了八九家書院,拋七情六慾,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主考閱後,點頭稱妙。
有趣的是,這種數字趣聯詩,也常為後人玩賞,且學得惟妙惟肖,讓人津津樂道。宋代理學家邵康節曾寫過一首五言數字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後來有人只改動了幾個字,戲仿成一首絕妙的諷刺詩:
一去二三里,拋錨四五回,上下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此詩意在諷喻那些勤於拉客,疏於養車的個體客運車主,讀來令人捧腹。
最有趣的數字聯,出在明嘉靖年間。江西狀元羅洪克一天和幾個朋友乘船去九江,船夫出上聯: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個水手,扯起七八葉風篷,下九江,還有十里。
羅狀元和他的朋友無從下手,九百年後,終成絕對。到1959年,廣東某老裝修工,託人到十里外的農村找一種稱為「九里香」的木材,那人乘坐8765號輪,只用兩天就找到了(1943年也有人找這種木材,卻花了一年時間)。
後來一位名叫李戎翔的人聽說後,輕而易舉地對出了九百年前的下聯:
十里運,九里香,乘八七六五號輪,雖走四三年老道,只二日,勝似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