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進程4症狀 控制壓力別讓疾病上身(圖)

發表:2010-11-10 15: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總是覺得疲倦,焦慮、不安感強烈且如影隨形,容易為周遭人舉止所激怒,過於亢奮所以晚上睡不著。血壓偏高,血糖值偏高,肩膀、背、腰部活動量一大就會疲倦、疼痛。便秘嚴重,體溫低。這些都是人體疲勞的典型特徵。

極端的生活都會產生疲勞

人體產生疲勞的原因在於過多的壓力,壓力有許多表現形式,威脅著現代上班族身體健康的主要有三種:工作過量,這是讓自律神經平衡失調的最主要因素;憂慮煩惱,上班族精神上的壓力也很大,使得交感神經緊張;用藥頻繁,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降血壓劑或類固醇達幾個星期時,身體便會傾向於讓交感神經勝出。

此外,全無壓力的生活,同樣也會造成疲勞與倦怠,工作或人際關係乏善可陳,每日運動量不足,加上喜歡甜食,都是造成疲勞的主要原因。會感覺稍微動一下就覺得疲累,提不起勁來做事。在意他人眼光,在意小細節,容易沮喪。早上不容易起床,肌力弱,肩膀、背部、腰部等總是酸痛疲倦。容易拉肚子,體溫低。處於兩個極端的生活都會產生疲勞,都是讓自律神經無法保持平衡的不良因素。

不同的疲勞類型都有4步進程

疲勞進程1:在這個階段我們會感覺到「輕度疲勞」,這時吸入的氧氣量減少,血液中氧氣濃度與血糖值下降。於是身體發出警戒,會令我們產生疲勞的感覺。要消除這種疲勞,只需要花上5分鐘即可。大約進行5次深度深呼吸,並可攝取少量甜食,狀況就能有所改善。

疲勞進程2:這個階段的疲勞會使身體感覺到有些沉甸甸的,血液中的氧氣濃度與血糖值持續下降,導致肌肉或內臟局部組織陷入氧氣與營養不足的困境。除了深呼吸之外,此時應該做一些輕度體操,讓僵硬或者沈重的部位獲得伸展,時間持續10∼20分鐘才有效果。重點在於通過適當的活動恢復正常血流,由我們的體內產生熱能。如果無法中止疲勞時,身體就只能藉助泡澡等外力,由體外來為身體加溫,此時疲勞已進入進程3。

疲勞進程3:在此階段,你會覺得全身精疲力竭,肌肉或內臟等部位含氧量與營養不足的狀況更加嚴重,已經踏進即使輕度運動也無法恢復體力的階段。情緒會顯得焦躁、易怒。其次,從身形來看,活動過度則身形顯得消瘦,或者為了消除壓力而暴飲暴食變得肥胖。體溫持續維持低溫狀態。皮膚顏色暗沉,甚至臉部等處長出一顆顆的小疹子。頸、肩、背、腰部的僵硬感越發嚴重。睡覺時輾轉難眠,容易落枕,躺在床上還會腰痛。更嚴重的,睡覺時會鼾聲大作。年輕人出於壓力,也會發生睡眠中磨牙的現象。

解除進程3的疲勞非常重要,是不讓疾病上身的最後屏障。讓身體變暖,同時睡眠充足,會讓體力逐漸恢復;再加上緩和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就會慢慢消除疲勞。盡量不要常吃藥,經常性用藥會讓交感神經越來越興奮,疲勞、僵硬或疼痛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疲勞進程4:這時,身體內部開始產生明顯異變了,到了這個階段身體已經生病了。身體的變化包括肩、背、腰等部位的疼痛,伴隨青春痘、口腔潰瘍、牙周病、胃炎、便秘與食慾不振等症狀,各種各樣的毛病不間斷,甚至還會在精神上出現輕度的憂鬱症。

這個階段,切記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睡眠,使身體暖和,做些和緩輕鬆的體操,這樣的生活達1週左右才可能有用,一步一步地開始重拾生活步調,讓身體恢復原有的健康。
 
如果我們不重視疲勞進程4的症狀,過於操勞,不好好保養身體,40歲以後,大病就會不時纏身,這樣的情況代表著什麼呢?那就是癌症潛伏在體內。一旦踏入這個階段,輕者需要幾個月,重者需要幾年的休養生息。因此,一定要讓身體恢復到進程3之前的狀態。所以,請謹記調整節奏,為自己打造不疲勞的生活。

消除疲勞 要爭取時間來休息

要消除疲勞,重要的是接收身體的信息。1小時1回,務必集中時間爭取休息。此時,使用呼吸法讓副交感神經佔優勢。接著,感受身體當下的狀態,比方說哪兒覺得僵硬,哪兒體溫下降了,該部位是否血液循環發生障礙,請試著好好感受吧!一旦感應到身體的不適,便針對該部位進行恢復血液循環的體操等活動。

恢復良好的血液循環才能夠消除疲勞,所以活動身體是第一要務,此時可是有秘訣的,那就是採取與工作時相反的姿勢。比方說工作時多半站著的人,休息時間就要採取或坐或臥的姿勢。老是伏案工作的人,休息時一定要站起來,手臂舉高,藉此鬆弛肩膀肌肉,另外,擴胸的動作也不可缺少。

来源:阿波羅新聞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