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最近成了「紅人」。繼河南省鹿邑縣舉行老子公祭大典後,甘肅省臨洮縣有關方面宣布,計畫投資8000萬元建造「老子文化園」,並擬定於2008年5月召開「老子文化節」。
或許,在九泉之下的老子做夢都不會想到,在時代的車輪驅過了二千多年之後,他會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其誕生地舉行公祭,熱鬧非凡;而其隱居地也不惜耗巨資借聖人之光打造品牌。看來,老子也難逃世俗的困囿而一夜「走紅」了。
當然,適當舉辦一些活動紀念老子,弘揚和保護傳統文化並無不可,這也是傳統文化得以傳承的重要渠道。然打著紀念的招牌玩勞命傷財的面子工程,動輒成千萬上億元,希望借炒作古人來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無疑有緣木求魚之嫌。
鹿邑縣的經濟發展狀況如何,公祭耗資多少,報導並沒有明說,筆者不敢妄加評論。但作為經濟欠發達的西部省份甘肅臨洮,估計其財力並不會十分富有。那麼,在財力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耗巨資為古人建園修館,實際意義在哪兒?令人質疑。
可以說,時下我們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對古代文化的繼承,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太多的「長官意志」,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在這種保護過程中摻雜了許多的政績成份、面子因素和功利色彩。不是著眼於真保護,而是視之為一種養眼的噱頭和工具,大手筆、大氣勢,其實質卻是空蕩蕩的幾幢建築,毫無文化元素可言。
而這種熱衷於打「古人牌」現象,正極具傳染性地在許多地方蔓延,並成為官場上製造經濟「泡沫發展」的最好道具。圍繞神話中的孫悟空「祖藉」,便有多地在爭論;傳統端午節又有姓「伍」姓「屈」之說;而10多個「梁祝」故里更是相繼大慶等等。明眼人一看便知,這種「‘古人’搭臺,經濟唱戲」,不過是某些人阿Q式的陶醉而已。到頭來,「名人搶光錢花淨」,受害的還是百姓。
老子一生著力倡導的是仁愛。仁愛,就當視百姓利益至上。那麼,打著老子的旗號大搞百姓反感的勞命傷財工程,倘若老子在九泉之下得知也該為之哭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