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歷時27年編撰而成的《本草綱目》,是一部曾經影響世界科技進步的奇書,它不僅是一部藥物學專著,其內容還涉及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冶金學、地質學、物理學、化學以及天文學、氣象學等領域。該書自1593年起,先後被翻譯成日、法、英、德、俄等多國文字,在世界傳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除了《本草綱目》之外,還曾撰寫《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11部醫學著作。
《本草綱目》全書52卷,190餘萬字,載藥物1892種,收醫方11096個,插圖1109幅,分為16部、60類,引用文獻上自戰國,下迄明萬曆年間,涵蓋了兩千多年的藥物學知識。書中詳細記載並考證了1892種天然藥物的名稱、形態、產地、功效、主治等內容。對16世紀以前藥物學著作刊謬補缺,同時還改進了傳統的藥物分類法,提高了生物學分類的科學性。被歐洲科學家譽為「從中世紀科學向近代科學轉型時期,具有近代科學精神的最高水平的古典科學傑作。」 《本草綱目》不僅記載了16世紀以前中國藥物資源,還記載了一些從海外,如波斯、印度及地中海等地區傳入的天然藥物及其相關知識,對世界自然科學的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認為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則這樣評價: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在本草書中登峰造極的著作《本草綱目》。並認為李時珍達到了與伽利略等人等同的水平。
《本草綱目》問世後,版本甚多。《中國中醫古籍總目》收錄的1912年以前的《本草綱目》版本就有82種之多。1606年,《本草綱目》首次傳入日本,並在日本多次翻刻及註釋,對日本藥物學產生了巨大影響。《本草綱目》在韓國和越南也受到歡迎。18世紀到20世紀期間,又被譯成日、法、英、德、俄等多種文字廣泛流傳,成為西方許多領域學者的研究對象。明清出版的《本草綱目》各種版本分別被英、法、德、美、韓、俄、意、日等國多家收藏單位收藏。
明萬曆二十一年 (1593)金陵胡承龍刊刻《本草綱目》為《本草綱目》最早版本,也是迄今唯一由李氏家族自編的版本。目前,金陵本《本草綱目》見於記載的有7部,其中日本3部、美國1部、德國1部、中國2部,分別存於上海圖書館和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本為上海名醫丁濟民先生(1912∼1979) 舊藏,20世紀60年代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購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