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0-04-09 22:27:35作者:
祭祀,掃墓,是清明永恆的主題。自清明節被定為國家法定節日以來,每到清明節期間,祭祀掃墓的市民如潮水般湧向墓園。
我們的節日很多,如中秋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這些傳統節日,賦予了人們一種特殊的價值、特殊的情感內涵和情感需求。當我們重拾這些傳統節日的文化記憶時,卻發現傳統節日的「味道」已越來越淡了
祭祖掃墓是清明的重要內容,但現在很多人有這樣的誤區,認為國家將清明定為法定節假日就是為了讓人們有充裕的時間去上墳掃墓,這就曲解了這個法定節日的初衷。其實,清明節的內涵非常豐富,除了掃墓外,還有踏青、插柳、蕩鞦韆、放風箏等十多種民俗活動,但遺憾的是,插柳、蕩鞦韆等風俗現在已很少有人知曉和問津。
節日與假日的不同是因為節日有特定的文化內容和文化形式。因此,在清明重溫與恢復已經變得陌生的傳統節日習俗,挖掘傳統文化內涵,顯得很重要。有些清明的傳統習俗現在看來已過時了,但如果我們不曾知道這些習俗,就不妨去重溫一下傳統,用心去體驗傳統的精神和情感。從社會學視角看,任何文化的傳承,都會依賴包括各種民俗活動在內的文化符號,這些符號可能會因為時間長而變得豐富起來。同時,也讓我們有了更多時間思考這些符號背後的文化傳承意義。
傳統節假日不僅僅是一個放假的問題,更需要用恰當的形式和它的內容結合在一起,把過節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節日民俗是一個民族的盛典和驕傲,要重新認識和建設我們的節日,要研究我們的節日文化,創造我們的節日文化,應當通過多種形式讓這些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正本清源」,還它們一個「本真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