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唐太宗學管理

作者:沉靜 發表:2009-11-21 14: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呂國榮、曹永福編著的《向唐太宗學管理》第一次系統地將唐太宗的治國之道與當代管理實踐契合,是一本視角獨特、發人深省的好書。

如果將唐朝比喻成一個大型企業,那麼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企業的最高領導人,是他帶領管理團隊把企業推向鼎盛,他的領導藝術與管理智慧為歷代統治者和有識之士所推崇。

無論是管理一個國家,還是管理一個企業,我們都能從唐太宗的思想中得到啟發。能有效借鑒和運用唐太宗的管理之道,相信你領導的企業也會興旺發達、蒸蒸日上。

唐太宗選才  海納百川

對人才的重視、尊重和培養是唐太宗成功興國的首要策略。他秉承「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重要思想,相信「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善於選賢任能,培養直諫的氣氛。

唐太宗人才選拔的重要特點是不拘一格地海納百川、廣攬賢才。不論親疏,不避怨仇,不囿派系,更不問出身。在唐初上層管理集團中,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兄長,房玄齡是隋朝舊臣,張行成原是一介布衣……
 
像唐太宗一樣選才,把選拔人才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不要抱怨你的身邊沒有人才,用人不問出身,惟賢是用,寧缺勿濫。信任是用人的第一標準。大材不可小用,小材不可大用。對有用之才,不要求全責備 。認清那些對自己非常不利的阿諛奉承現象, 用人才不用奴才。

要人才  不要奴才

唐太宗是重視人才的典範,對人才的重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境界。《向唐太宗學管理》的第二章「用人的原則」 「要人才不要奴才」一節中選用了魏徵「忠言逆耳」的例證。  眾所周知,諫議大夫魏徵經常對唐太宗的缺點和不足犯顏直諫。他寫的《十漸不克終疏》,尖銳地指出唐太宗10個方面的過錯和缺點,令唐太宗非常尷尬。可唐太宗仍把他作為賢士重用,甚至將《十漸不克終疏》作為當朝執政的座右銘。正因有魏徵之類的「逆才」和唐太宗善待「逆才」的雅量,才會有大唐基業的穩固和貞觀盛世的出現。

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呂國榮指出,作為領導者,對於「逆才」應有正確的認識。古往今來的無數事實證明,大凡真正有作為的人才,多是有主見、有思想、有傲骨的剛正不阿者。他們對領導不合實情的指示不會盲目遵從,或據理抗爭,或犯顏直諫,總會表現出「逆態」、「逆性」。「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沒有用。」聰明的領導用「人才」,少用「庸才」,慎用「鬼才」,絕不用「奴才」。

賢明厚德    從諫如流 

人都喜歡聽好聽的,不喜歡聽批評意見,認為聽批評意見有損顏面,這是人性的弱點。權力使上下級之間的溝通更難。
然而,唐太宗卻不是這樣。他獨具慧眼,看到了個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豁達地予以採納。

太宗曾深有體會地對侍臣說:「君猶器也,人猶水也。方圓在於器,不在於水。」  看來,有什麼樣的皇帝,才有什麼樣的大臣,上上下下的政治機器,就像是老天爺安排好的,配套來的。長孫皇后也曾說過「君明臣忠,犯顏直諫,乃治世之兆……」

事實上,聽取別人意見,是更高能力的表現;承認自己的不足,要以更強的自信心為基礎。

唐太宗納諫,是形成了一整套的制度的。作為大臣,每個人都有獻言獻策的義務,不提意見還不行。那時,就連最基層的官員也敢向皇帝進諫。

有個叫常何的將軍沒文化,實在提不出意見,就叫手下門客馬周幫忙。馬周嘩嘩嘩一口氣提了二十多條意見。意見送上去之後,唐太宗大加讚賞,跟馬周深夜長談,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後來,馬周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了宰相。

皇帝一言九鼎,最容易獨斷專行。為了杜絕了不良政策對國家及人民的危害與影響,唐太宗致力於完善一套新型的國家制度,這就是「三省六部制」。初步確立了三權分立、互相監督的政治管理制度,即使是皇帝的一個命令通過中書省發出來,門下省審核不通過,尚書省也不能執行。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政策的可行性。

貞觀年間,由於唐太宗能任人唯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完善了科舉制度,湧現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為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太宗同時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等政策,使社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祥和安康的局面。

唐太宗的管理真言可用「屈己納諫、任賢使能、恭儉節用、寬厚愛民」16字來總結。呂國榮說:「這16字領導真言,也成了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錄。」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