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宇航局月球偵察軌道器(LRO)和印度"月船1號"飛船對月球水可能的化學痕跡進行了探測。宇航局上週對外宣布,他們的月球隕坑觀測與感測衛星(以下簡稱LCROSS)撞月任務最終發現了來自一個隕坑並且數量"可觀"的水。
消息一經公布,人們不禁提出這樣的疑問,即月球上的水究竟來自何處?LCROSS項目科學家、羅得島州布朗大學的彼得·舒爾茨表示:"月球水是否是在最近一個單獨的大事件中儲存下來的?它們是否已經在月球上存在了數十億年之久?對於這些問題,我並不知道答案。"
針對月球水究竟源自何處這個問題,現在主要出現4項科學理論。準確地說,第4項理論應該是一種較為大膽的猜測,但它提出的兩種可能性目前還無法排除在外。
理論1:古代火山噴發將水帶到月表
這項理論認為,月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有水世界。與地球一樣,水也是月球形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月球與行星研究所的斯普蒂斯在對這一理論進行解釋時表示,根據這一理論,水集中在月球內部。在遙遠的過去,當時的月球並不像現在這樣處於"死亡"狀態,那時的它擁有一個熾熱的核心,火山噴發或者氣體迸發慢慢將水帶到月球表面。自此之後,水便在月表凍結。
理論2:水乃月表自身產物
一些科學家推測,水可能是月球自身的產物,形成過程中獲得太陽的一些幫助。根據這一理論,太陽會不斷噴射名為"太陽風"的粒子流。太陽風內帶正電的氫離子或者質子可能"轟擊"月球並與月球土壤中富含氧的礦物質發生相互作用,最終形成了水。布朗大學的舒爾茨表示,通過太陽風形成水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以這種方式每天只形成一個水分子,數十億年內形成的水在數量上也相當可觀。"
理論3:彗星和小行星將水帶到月球
一些人表示,月球水可能是含水彗星和濕潤的小行星送上的一份"禮物",它們在很久以前曾與月球發生撞擊。撞擊帶來的水絕大多數被噴入太空,但一些行動遲緩的水分子最終被月球引力捕獲。
月球與行星研究所的斯普蒂斯說:"這一想法認為,彗星或者含水小行星撞擊月球並形成一個懸在月表附近的水蒸汽雲。其中一些水最終移動到極地地區,它們可能進入永久性寒區--冷阱,例如永遠無法被陽光照射的一個極地隕坑。"冷阱內溫度極低,水冰無法升華(不經液態而由固態直接轉變為氣態)。除此之外,沒有空氣的月球也不適於液態水存在。其結果是,水將在理論上長期保持凍結狀態。
理論4:月球水來自地球
布朗大學的舒爾茨表示,地球水"遷居"月球有兩種方式,這兩種方式只有在數十億年前地月距離較為靠近時才有可能發生。在史前時代,地球並不擁有磁場或者強度較弱,太陽風從地球大氣層中剝離水蒸汽,而後將其送上月球。另外一種可能性是,小行星或者彗星撞擊地球,巨大的撞擊力量將海水射入太空,繞地球軌道運行的月球穿過這個水蒸汽雲,自此也成為一個有水世界。舒爾茨承認,這兩種想定在理論上都有可能發生,"但我們也只是猜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