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中藥裡的「和事佬」(圖)

發表:2009-11-11 21: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甘草的別名很多,有蜜草、甜草、美草、靈通、粉草等,讓人過目不忘的是"國老"之稱。醫藥學家陶弘景曾評價甘草:"此草最為眾藥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國老即帝師之稱,雖非君而為君所宗。"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稱其"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在我國第一部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中,甘草列為上品,"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金瘡腫,解毒。"唐朝名醫甄權稱甘草能"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宋朝蘇頌的《圖經本草》記載:"甘草能解百毒,為眾藥之王。"孫思邈論雲:"有人中烏頭、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方稱大豆解百藥毒,嘗試不效,乃加甘草為甘豆湯,其驗更速。"據稱在當時的湖廣地區,人們外出旅行,隨身必帶甘草數段,以備不時之需。凡就餐前先試服少量飲食,再取甘草嚼汁,若經此不吐者,證明食物無毒,便可放膽享用。江浙民間常在嬰兒手腕上縛一段甘草,任其吮吸。《用藥法像》記載:"甘草,陽不足者,補之以甘,甘溫能除大熱。......腹中急痛,腹皮急縮者,宜倍用之。其性能緩急,而又協和諸藥,使之不爭,故熱藥得之緩其熱,寒藥得之緩其寒,寒熱相雜者,用之得其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進一步肯定了甘草調和諸藥的作用。在我國最新版藥典中藥成方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當推甘草,處方率在43%以上。

甘草在臨床上用途廣泛,有句口頭禪:"藥店裡的甘草--少不了的一位(味)。"就是說,甘草性平味甘,能調和眾藥,可與許多藥物進行配伍使用。

1. 用其補脾益氣之功,治療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氣短乏力,食少便溏等症。多配伍人參、白朮、茯苓等補氣健脾藥同用,如四君子湯。

2. 治療風寒犯肺之喘咳,配伍麻黃、杏仁,即三拗湯;上方加石膏,即麻杏石甘湯,治肺有鬱熱喘咳。

3. 用於癰疽瘡毒、食物或藥物中毒。本品有很好的解毒功效。如配伍桔梗,即桔梗湯,治肺癰及咽喉腫痛;可配伍銀花、蒲公英等清熱解毒藥,治癰腫瘡毒。治療食物中毒、藥物中毒以及農藥中毒,可單用本品煎湯服,或與綠豆同用,以加強療效。

4. 用其緩急止痛的功效,配伍桂枝、芍藥、飴糖等,治療脾胃虛寒,脘腹攣急作痛,如小建中湯;配伍芍藥,治營血受傷,四肢攣急作痛,或腳攣急不伸,如芍藥甘草湯。

本品緩和藥性、調和百藥的功效明顯。如與附子、乾薑同用,能緩和附子、乾薑之熱,以防傷陰;與石膏、知母同用,能緩和石膏、知母之寒,以防傷胃;與大黃、芒硝同用,能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使瀉而不速;與黨參、白朮、熟地、當歸等補藥同用,能緩和補力,使作用緩慢而持久;與半夏、乾薑、黃連、黃芩等熱藥寒藥同用,又能起協調作用。

甘草入藥在其他國家也倍受青睞,早在公元前2100年,《漢穆拉比法典》中即載有甘草。3 000年前的埃及古墓中發現儲藏有大量甘草。古希臘和古羅馬人把甘草當作補藥,認為它可治療咳嗽和咽痛。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全集》裡記載了甘草的使用。公元前200年,希臘植物之父發現甘草有止渴的作用。歐洲荷蘭等國,民間至今還用甘草治療胃潰瘍......而今許多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家的藥典裡都收有甘草。可見"國老"之稱名不虛傳。

現代醫藥學研究證實,甘草確有較好的解毒功能,可消除和降低氯化銨、組織胺、水合氯醛、苯、砷、汞等的毒性,對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傷風毒素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同時證明它能治療咳嗽,還能抑制胃酸分泌,從而對胃腸道潰瘍病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甘草還能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膽固醇,以及具有鎮痛、抗驚厥的功用。此外,由於甘草獨具甘味,又有緩和其他藥味性能的功效,故在復方中能起到協調諸藥的作用。

甘草含甘草甜素達4%~6%,其甜度比蔗糖高50倍,因此,成為西方一些國家釀製啤酒、配製飲料的調味劑,國際上蜜餞、糖果、化妝品中亦大量應用甘草,其作用十分廣泛。

甘草雖有諸多優點,也不能隨意濫用。臨床醫師提醒:甘草味甘,能助濕壅氣,令人中滿,故濕盛而胸腹脹滿及嘔吐者忌服。甘草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長時間服用較大劑量的甘草,容易引起浮腫,使用時應當注意。

来源:39健康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