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9-06-27 15:32:06作者:
記者法蘭克·帕德里奇/期待已久的雅典新衛城博物館最近開館。希臘政府再次呼籲英國歸還帕特農神廟外牆的大理石浮雕。新博物館也在用其獨特的展覽方式對流失海外的國寶進行"無聲的追討"。BBC記者法蘭克·帕德里奇思考希英兩國解決國寶之爭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
博物館一般不是靠震撼力而出名的,但是在雅典衛城腳下出現的一座長方形的玻璃建築卻處處讓人感到心靈的震撼。這座新建築的設計引來了爭議,裡面的展品令人嘆為觀止,建築內最引以為驕傲的觀景長廊,就是希望在文化和政治上產生霹靂效果,其威力不亞於雅典娜女神所產生震撼力。
五年前,雅典主辦奧運會獲得巨大成功。現在,這座城市把體育上取得傲人成就移植在藝術事業上。
我一邊等候打造這一成功的關鍵人物,一邊在這條街上的咖啡館裡開展了一項非科學性的調查。
"我確信,帕特農神廟外牆浮雕必將歸還希臘,"阿波斯托洛斯語氣很肯定。
安娜表示:"這個浮雕是世界歷史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紀念碑,因此應該保持其完整性。"
"如果英國人做事很體面,我們是會羨慕他們的,"雅尼斯談了他的看法。
說話的人都是早晨在上班途中停下來喝咖啡的普通雅典居民,他們確實很關注祖先留下來的文化遺產。他們在母親的懷抱裡學到的這些知識,已經成為他們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國寶之爭
這一引發強烈民族情緒的爭議已經持續了近兩百年。最初,蘇格蘭的埃爾金勛爵憑藉他與當權者的鐵關係,獲得了"挽救"雅典衛城文物的權力,以防這些文物因歲月風化、戰爭、污染和人為破壞而遭到徹底毀滅。
不管這位勛爵當初的用意是好是壞,他雇佣的工人用刀撬斧砍的結果褻瀆了古希臘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希臘帕特農神廟四周外牆一共有115塊精美的大理石浮雕,描寫古代雅典城每年人們參加"泛雅典娜節"遊行的情景,其中有23塊已經徹底流失。
當然,這一損失不能歸咎於埃爾金勛爵。
但是,在保留下來的92塊浮雕中,埃爾金勛爵在1816年將其中大多數,也就是56塊浮雕賣給英國政府,自那以來一直保存在大英博物館。
當時,英國議會通過專門立法批准了那次收購。自那時以來,大英博物館理事會一直迴避有關文物歸還問題的婉轉詢問。
此外,大英博物館理事會提出的觀點也不無道理。他們認為,在館內杜威恩畫廊展出這些浮雕的形式設計得非常漂亮;來自各國的遊客可以免費參觀;在博物館管理方面,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與英國相比。如果英國同意歸還帕特農神廟浮雕,西方世界的所有博物館將會空空如也。
嘆為觀止
但是現在雅典新衛城博物館已經開館,大英博物館提出的這些觀點就顯得有些站不住腳了。
新衛城博物館立刻要求英國歸還這些浮雕,而且還在入口處設有一個提示牌,形容館內三樓的帕特農神廟展廳是為"永久展出整個浮雕"進行的"彩排"。
新館的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展覽空間設計已經奇妙無比,這裡有數千件來自這座聖山的文物,其展覽方式非常獨特,參觀者可以圍著展品參觀,可以觸摸展品,並從各種角度欣賞展品。
在許多其他博物館參觀時,繩索總是將你擋住,讓你與展品保持距離,把展品擺放在裝有強化玻璃的展櫃中。
進到新館的第三層樓,整個設計讓人嘆為觀止。
第三層樓所採取的角度與新館其他樓層不同。這層樓的四個角延伸出去,帕特農神廟館的玻璃長廊與300米的帕特農神廟都處在同一條直線上,遙相呼應,並根據復原圖將神廟的160米長的浮雕全部呈現給觀眾。
對於大多數流失在大英博物館的帕特農神廟浮雕,新館展出了用石膏製作的複製品。
融為一體
迪米特里奧斯?潘德馬里斯一直將兩幅浮雕融為一體作為他的使命。這位古典考古學教授的兩眼閃著亮光,說話聲音很柔和。9年來,他指導這個項目克服各種困難。現在,他知道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即將到來,因此說起話來滿懷信心。
在雅典的任何地方,只要你用鐵锨一挖,很可能就觸及到古蹟文物的碎片。當工程隊清理地面,準備為支撐博物館往地下打鋼鐵樁的時候,遇到的並不是一兩個古陶罐,而是一座相當大的公元前4世紀的城市民居建築群遺址。
我們只能調整設計方案,圍繞這個遺址進行設計,"潘德馬里斯教授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重新計算這些打樁的位置已經足以讓一位火箭科學家大傷腦筋了,但是這位教授在談起這件事的時候顯得很輕鬆,就好像這只不過是在信封背面畫張草圖而已。不過不應忘記,希臘人確實對數學和物理學很有功底。
"文化破壞"
相比較而言,雅典新衛城博物館在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其他障礙似乎都是微不足道了。當然,工程需要拆遷25座現代居民建築,這使當地專門打規劃官司的律師今後幾年不愁沒有錢賺。
此外,這座新建的博物館還經受住了兩次大地震的考驗。
"當時博物館就像船一樣晃來晃去,"這位教授說,"不過博物館有很強的抗震能力。"
"新館沒有受到任何損害。"
他表示,"目前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一個雕塑的身子在雅典,而頭卻在倫敦;或者一隻腳在倫敦,腿卻在雅典。"
"這是文化破壞,"他的嗓音有所提高,不過他又改用外交的口吻補充說,"當然,這是兩百年前發生的事情。"
潘德馬里斯教授不想與大英博物館產生敵對,他所希望的就是要恢復大理石浮雕中的一段歷史,而這段歷史在2500年前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礎。
博物館一般不是靠震撼力而出名的,但是在雅典衛城腳下出現的一座長方形的玻璃建築卻處處讓人感到心靈的震撼。這座新建築的設計引來了爭議,裡面的展品令人嘆為觀止,建築內最引以為驕傲的觀景長廊,就是希望在文化和政治上產生霹靂效果,其威力不亞於雅典娜女神所產生震撼力。
五年前,雅典主辦奧運會獲得巨大成功。現在,這座城市把體育上取得傲人成就移植在藝術事業上。
雅典新衛城博物館
我一邊等候打造這一成功的關鍵人物,一邊在這條街上的咖啡館裡開展了一項非科學性的調查。
"我確信,帕特農神廟外牆浮雕必將歸還希臘,"阿波斯托洛斯語氣很肯定。
安娜表示:"這個浮雕是世界歷史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紀念碑,因此應該保持其完整性。"
"如果英國人做事很體面,我們是會羨慕他們的,"雅尼斯談了他的看法。
說話的人都是早晨在上班途中停下來喝咖啡的普通雅典居民,他們確實很關注祖先留下來的文化遺產。他們在母親的懷抱裡學到的這些知識,已經成為他們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國寶之爭
這一引發強烈民族情緒的爭議已經持續了近兩百年。最初,蘇格蘭的埃爾金勛爵憑藉他與當權者的鐵關係,獲得了"挽救"雅典衛城文物的權力,以防這些文物因歲月風化、戰爭、污染和人為破壞而遭到徹底毀滅。
帕特農神廟外牆的大理石浮雕
不管這位勛爵當初的用意是好是壞,他雇佣的工人用刀撬斧砍的結果褻瀆了古希臘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希臘帕特農神廟四周外牆一共有115塊精美的大理石浮雕,描寫古代雅典城每年人們參加"泛雅典娜節"遊行的情景,其中有23塊已經徹底流失。
當然,這一損失不能歸咎於埃爾金勛爵。
但是,在保留下來的92塊浮雕中,埃爾金勛爵在1816年將其中大多數,也就是56塊浮雕賣給英國政府,自那以來一直保存在大英博物館。
當時,英國議會通過專門立法批准了那次收購。自那時以來,大英博物館理事會一直迴避有關文物歸還問題的婉轉詢問。
此外,大英博物館理事會提出的觀點也不無道理。他們認為,在館內杜威恩畫廊展出這些浮雕的形式設計得非常漂亮;來自各國的遊客可以免費參觀;在博物館管理方面,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與英國相比。如果英國同意歸還帕特農神廟浮雕,西方世界的所有博物館將會空空如也。
嘆為觀止
但是現在雅典新衛城博物館已經開館,大英博物館提出的這些觀點就顯得有些站不住腳了。
從博物館可以看到帕特農神廟
新衛城博物館立刻要求英國歸還這些浮雕,而且還在入口處設有一個提示牌,形容館內三樓的帕特農神廟展廳是為"永久展出整個浮雕"進行的"彩排"。
新館的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展覽空間設計已經奇妙無比,這裡有數千件來自這座聖山的文物,其展覽方式非常獨特,參觀者可以圍著展品參觀,可以觸摸展品,並從各種角度欣賞展品。
在許多其他博物館參觀時,繩索總是將你擋住,讓你與展品保持距離,把展品擺放在裝有強化玻璃的展櫃中。
進到新館的第三層樓,整個設計讓人嘆為觀止。
第三層樓所採取的角度與新館其他樓層不同。這層樓的四個角延伸出去,帕特農神廟館的玻璃長廊與300米的帕特農神廟都處在同一條直線上,遙相呼應,並根據復原圖將神廟的160米長的浮雕全部呈現給觀眾。
對於大多數流失在大英博物館的帕特農神廟浮雕,新館展出了用石膏製作的複製品。
融為一體
迪米特里奧斯?潘德馬里斯一直將兩幅浮雕融為一體作為他的使命。這位古典考古學教授的兩眼閃著亮光,說話聲音很柔和。9年來,他指導這個項目克服各種困難。現在,他知道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即將到來,因此說起話來滿懷信心。
在雅典的任何地方,只要你用鐵锨一挖,很可能就觸及到古蹟文物的碎片。當工程隊清理地面,準備為支撐博物館往地下打鋼鐵樁的時候,遇到的並不是一兩個古陶罐,而是一座相當大的公元前4世紀的城市民居建築群遺址。
我們只能調整設計方案,圍繞這個遺址進行設計,"潘德馬里斯教授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重新計算這些打樁的位置已經足以讓一位火箭科學家大傷腦筋了,但是這位教授在談起這件事的時候顯得很輕鬆,就好像這只不過是在信封背面畫張草圖而已。不過不應忘記,希臘人確實對數學和物理學很有功底。
"文化破壞"
相比較而言,雅典新衛城博物館在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其他障礙似乎都是微不足道了。當然,工程需要拆遷25座現代居民建築,這使當地專門打規劃官司的律師今後幾年不愁沒有錢賺。
此外,這座新建的博物館還經受住了兩次大地震的考驗。
"當時博物館就像船一樣晃來晃去,"這位教授說,"不過博物館有很強的抗震能力。"
"新館沒有受到任何損害。"
他表示,"目前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一個雕塑的身子在雅典,而頭卻在倫敦;或者一隻腳在倫敦,腿卻在雅典。"
"這是文化破壞,"他的嗓音有所提高,不過他又改用外交的口吻補充說,"當然,這是兩百年前發生的事情。"
潘德馬里斯教授不想與大英博物館產生敵對,他所希望的就是要恢復大理石浮雕中的一段歷史,而這段歷史在2500年前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