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為了開同學會跳山地舞,同學們除了自製舞裙之外,短衫也只捨得到批發商店買10塊錢3件的T-Shirt權充。當我們發現這個價錢只限普通尺碼,為了省兩塊錢,硬是要求一位平日穿特大號的同學限期減輕5磅,以擠入大號的T-Shirt。結果,這種戲謔性的要求,讓這位同學一口氣減了15磅,也是始料未及的意外驚喜。
冬天登山,手套不可缺少。可是,往往不是忘了帶,就是掉了,凍僵的雙手插在外套口袋裡,久久還是冰冷的。某日,採瀅從跳蚤市場買來一打手套,一塊錢一雙,擺在車箱裡,宣布:"誰以後沒帶手套就跟我拿,不要到百貨商店買貴的手套。"說也奇怪,拿了她一雙手套後,從此就沒再掉過。
隔一陣子,我們總會找藉口到餐館打牙祭。理由多了:外地同學來訪、聽演講、參觀博物館、看表演、大減價購物、新餐館開張、好久沒好好吃一頓了...... 都可構成吃飯的理由。往往,幾個電話一打,一兩桌是跑不掉的。人多,跟老闆就好說話。以經濟實惠的和菜單為底,去蕪存菁。於是,刪去走油蹄膀,換上醋溜魚片;去掉脆皮乳鴿,來個蟹肉豆腐。茶足飯飽,剩菜,不許浪費,分配打包帶回家。付賬,除訪客外,每人平均分攤,完全沒有中國人拉扯搶付賬的尷尬場面。偶爾,臺灣來的朋友看我們如此"公事公辦",似乎很沒人情味。事實上,大家心中沒有虧欠人情的壓力,反而相聚得更加頻繁了。
至於服裝時尚,平日,我們當然都是碰到大清倉才捨得買名牌的顧客。結婚25週年的清早,愛咪一如往常準備開車上班;進了車子,發現座位上擺了一個包裝精美的禮物,打開一看是先生送的勞力士表。一時不知是被先生的體貼入微感動了,還是疼惜花費不貲,暈陶陶地上了路,居然連闖兩個Stop Sign。交通警察攔下她的車,準備開罰單;似笑非笑、神情恍惚的愛咪解釋:先生從來沒在結婚紀念日送這麼貴重的禮物,嚇著了。交通警察看看勞力士,再看看她,竟然很有人情味地放過了她。
當然,"孤寒"只有對著自己,對先生可就另當別論:先生在家時,三菜一湯,葷素營養全顧到了。先生出差,冷凍水餃也可打發一頓。既然自己一個人嘛,換洗衣物,隨手洗洗,晾在後院,連洗衣烘乾的能源都省了。
孤寒幫遇到孩子就更不管用了。從小,孩子學鋼琴、小提琴、畫圖、演藝、功夫等等的學費,從沒皺過眉頭。孩子補習SAT,參加夏令營,隨團出遊文化交流活動的費用,也絕不眨眨眼睛。等到孩子進了私立名校,自己準備買輛名車的事就緩緩吧!
可是,一心為兒女奉獻,卻有砸到自己腳的時候。珍妮在農夫市場發現一種天下最甜美的有機白桃,可是價錢也很貴重,買了兩磅就捨不得多買。回家後,平日不大吃水果的兒子居然大為讚賞。於是,自己不僅一個都捨不得吃,下星期一口氣買了10磅。兩天後,白桃都不見了。問兒子怎麼吃得這麼快?兒子說:"媽,這麼多,我哪吃得完,擺久了會壞,我今天帶到學校分給同學了。"
不僅珍妮砸過腳,佳莉也有類似的經驗。女兒申請到名校,春假裡,平日難得旅遊的兩老高興地帶她到夏威夷一遊。其實,兩老對沙灘沒多大興趣,為了陪寶貝女兒,自己戴著草帽、太陽眼鏡,躲在遮陽傘下,只等女兒從海水裡出來,就忙不迭地遞水、拿毛巾、幫她搽防晒油。如此,折騰了3天,女兒說話了:"爸、媽,我已經陪你們3天了,能不能放我早兩天回家,我想知道同學們都在做些什麼。"
所以,孤寒幫也有該檢討之處。好習慣可以繼續下去;Pot-luck及Go Dutch永遠輕鬆愉快。可是對自己苛求,對先生、兒女無條件地奉獻卻不妨適可而止。偶爾享用自己喜愛的精品不算奢侈浪費,善待自己更非自私無情。否則砸腳事件發生多了,心中難免覺得付出太多而不平衡。天天只飲白開水固然為了健康,偶爾來一杯好酒不也添增生活的情趣!
也許是歷史經驗中有過太多苦難,海外的中國人保持著節儉的生活習慣,從好的方面看是惜福,是居安思危也是環保,但在美國人或第二代華裔眼裡,卻顯得有些怪異,感覺上似乎沒品位,成為被嘲笑的對象。某些中文學校和青少年舉行過座談會,有孩子說,上一代的過分節儉為他們帶來尷尬,竟然引起共鳴,變成了熱烈討論的話題。
一名學生說,他小時候帶午餐,媽媽捨不得另外買裝三明治的紙袋,都拿用過的麥當勞或漢堡王的袋子給他裝自家做的飯糰,每次他都有羞愧感,因為別人以為他的午餐是麥當勞,其實不是。他們很難體會父母的艱辛。另一名說他起先不懂爸媽上飯店吃飯點菜,為什麼總是從左往右看,後來才知道是先注意價格再決定吃怎樣的菜;只准孩子叫冰水不可以點可樂,因為可樂的市場價格是飯店的十分之一;點一碗海鮮蛤蠣濃湯要兩個湯匙來分著吃,多要幾份沾湯的免費餅乾,因為不要錢。
中國人特別相信孔老夫子"君子不器"的說法,一種容器可以有多種功能,裝牛油肉鬆的小塑料盒用完之後洗一洗,可以用來裝剩菜;裝可樂的瓶子用來裝自己泡的茶,何必再浪費錢買容器,同樣的道理,裝果醬的罐子可以用來喝水,裝過烤鴨的錫盒用來烤年糕,超級市場購物袋可用來裝垃圾,一切都能再利用,扔了可惜。購物袋和垃圾袋,兩者的不同在於一個有超市的商標,一個什麼都沒印,垃圾還會在乎有沒有字嗎?
從收到禮物拆包裝的動作可以看出兩代間的差異,老一輩的小心翼翼希望不要弄破包裝紙,想著說不定可以再用,也不講究什麼場合用什麼紙,送生日禮物用印有Merry Christmas的紙包誰說不可以?
即使家裡有洗碗機也不一定每天都用,有時間的話,手洗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挑剔父母這種作為,父母應當告訴他們當初來美國的時候多麼苦,就是靠這種節儉方式如今才能過上不錯的日子。孩子不喜歡聽這些,只希望不要有太多的尷尬情形發生在自己身上,尤其在同學面前。
中國人有一句俗話是"由奢入儉難",說的是由富變窮無法適應的痛苦,原來"由儉入奢"的轉折一樣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