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家長送小孩子上小學,到校門口,總會囑咐孩子:"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放學時家長在校門口接孩子,總會問:"今天學校學什麼新功課了?懂不懂,會不會呀?有多少家庭作業,回家好好做,都要做對。"
美國人不一樣,早上家長們一個接一個開著車送孩子來了。孩子跳下車時,差不多所有家長都是同一句話:Have fun(好好玩)。跟家長們晚上送孩子到朋友家聚會時,或者送孩子到遊樂場去時說的話一模一樣。在美國大多數家長眼裡,大概小學中學不過跟遊樂場一樣,並不是一個嚴肅的工作場所。下午放學,美國家長又一個接一個開著車來接孩子回家。孩子坐進車裡,家長一般照例會問一句:"今天學校怎樣?"孩子最平常的回答是:"Nothing(什麼都沒有)。"家長就不再問了。或者孩子會講誰誰在樓道裡碰了他了,誰誰誰今天說她什麼什麼了。大多中國人認為最無聊的事,美國孩子會最認真,家長也會聽。而中國人普遍認為學校最重要的事,功課上的事,美國孩子最不經心,家長也不在意。這確切地表明瞭美國社會對學校教育的一種態度。
我的班裡,有個學生家長休假兩星期,要去澳大利亞玩,給我寫個請假條,就帶了孩子走了,兩星期不上課。照我們中國家長想,家長該根據學校放假時間來安排自己的休假,不誤孩子上學才好。美國很多家長不管,只根據自己的需要安排自己的休假,孩子上不上課並不要緊。
我班裡這樣缺課最多的是一個叫尼可的女生。她父母離婚了,她隨母親住。而她母親是個空中小姐,隔一星期跑一次國際航班。母親跑國際的時候,是父親接送尼可上學。也許空中小姐都這樣,跑完一趟國際以後,會休息一星期。於是只要母親跑完國際航班一回來,尼可就是今天不來上課了,明天不來上課了。習以為常,我也不要請假條,來了就來了,不來就不來。學校也瞭解,都同情尼可母女的處境,由她們去。這樣子,尼可能學什麼功課。
美國兒童心理學中有一條理論,我一直不能同意。很多美國人包括很多美國教育工作者都相信,兒童從小就有自己對事物的判斷力,成人社會應該尊重兒童這種判斷力。我的美國朋友們,跟孩子一起吃飯,總要問孩子喜歡吃什麼,按孩子的要求點菜。孩子要吃什麼就吃什麼,不要吃什麼就不必吃。美國孩子大多不要吃蔬菜,所以就不吃蔬菜,光吃肉蛋等等。
我們中國人家多數不肯這樣縱容孩子,起碼為了孩子營養的全面供應,孩子也必須每天吃一點蔬菜。我們在家裡一直這樣要求女兒,她現在16歲了,還得照樣天天吃些蔬菜,不管她愛不愛吃。中國人傳統上認為,孩子年幼時,並不曉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沒有判斷能力,或者至少沒有足夠穩定的判斷能力,所以要大人老師教育引導。一般來說,中國大人不大聽小孩子的意願,只按照大人自己的理念處理孩子生活,有時強迫孩子遵守要求。
其實在傳統上,美國人與中國人差不多。美國布希總統當選以後,發表講話時曾說到:他小時候不喜歡吃菜花。他母親一直強迫他吃,他不得不吃。現在他做美國總統了,他不喜歡吃菜花,他可以不吃(第二天,白宮門口堆了幾大卡車菜花。美國菜農提出抗議,認為總統講話傷害他們的業務。)我問過一些美國朋友,大多小時也都有過同樣經歷。只是60年代,年輕人翻天,心理學家們推波助瀾,邪說紛紜,美國大人才不得不放棄對孩子的管教。美國人自己其實也並不真的相信小孩子會有自己的判斷力,只不過為了大家方便,採取實用主義態度而已。我經常碰到這種情況,年輕人做了錯事,甚至殺了人搶了銀行,罪犯的家長朋友會說:他不過是個孩子嘛。意思就是說,他並不知道他要做些什麼。那麼我問:美國孩子到底是從小就具有對事物的判斷力,知道自己要什麼?還是沒有判斷力,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美國兒童心理學沒有能夠對此做出統一明確的解釋。
中國教育理論的一個基礎是,兒童們絕對沒有對於生活的判斷力。所以中國教育工作者必須負起完全的責任,教給兒童正確的判斷標準和正確的判斷方法。說起來,有些美國人可能會覺得,這種態度是對兒童人格的一種侵犯。可是中國教育工作者們認為,大人對兒童不加以教育引導,指望兒童自己摸索出正確的判斷力來,才是對兒童們不公平。
我在小學教書時,堅持中國教師的態度,刻意培養兒童們的責任感。我要求學生們進教室把外衣挂好,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課間休息,出教室前要把椅子推回課桌裡邊去。美國學校沒有一間像中國或日本學校那樣,每天放學由學生輪流打掃教室衛生。美國學校每天有清潔工從裡到外地打掃,美國學生連坐椅都不肯扶一下。我在學校就要求學生白天保持教室衛生,中午在教室吃過午餐,必須自己把課桌打掃乾淨。我相信,兒童的任何一種判斷,都是從點點滴滴的小事情上培養起來的。不會糊里糊塗好幾年,突然哪一天孩子就懂了,就有了判斷力。中國兒童或者日本兒童,從小心裏具有的責任感,遠比美國兒童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