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選舉 (網路圖片) |
大陸流傳的關於民主的污名可謂洋洋大觀。粗略算來,有不合國情論(或曰國人無能論),說的是民主是聰明人才能搞的東西,中國人素質太差,搞不成。有民主致亂論,說的是民主會導致族群分裂、社會動亂、國土淪陷、人為魚鱉......等等很恐怖的局面,中國人亂怕了,聽了就毛骨悚然。有民主燒錢論,說的是民主是有錢人的遊戲,中國人一向囊中羞澀,沒法玩。此外,還有民主低效論(利益博弈降低了應有的效率)、民主禍國論(大約是民主致亂論的另一個版本吧)、民主虛偽論(大約是民主燒錢論的政治或道德評判)、民主愚民論(房寧教授的新發現,認為民主"會使智慧邊緣化")......
如此種種劈頭潑向民主的污泥濁水,確也需要一番認真而耐心的清洗與蕩滌。然文長紙短,筆者只能選取其中的"民主燒錢論"稍作闡說。之所以選擇這個話題,是因為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房寧教授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文章《多黨競爭不利社會和諧 中國絕不能搞》一文把這個觀點作為一個重要論據,來支持他"中國絕不能"搞多黨競爭的妄斷。
今年以來,以賈慶林發表在《求是》元月第二期的拒絕西式民主的文章為開端,御用知識人云集響應,嬴糧影從,對西方民主制度的方方面面橫加笞撻。房寧研究員頗有往昔郭沫若院長的風範,接連在《紅旗文稿》和《人民日報》發表"緊跟"文章。一面高呼"民主還是中國的好",一面作警世之語,告誡"中國絕不能"搞多黨競爭。
在《多黨競爭不利社會和諧中國絕不能搞》一文中,房教授不辭繁縟地列出了美國民主選舉中的花費,白紙黑字,毫不含糊。房教授說:"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2004年12月14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04年競選一名參議院議員的平均費用約為251萬美元,最高達3148萬美元;競選一名眾議院議員的平均費用約為51萬美元,最高達 904萬美元。"數據的出處,筆者不曾核對,但相信房教授不至於像他的那些同事們那樣拿作假不當回事兒。
乍一看房教授羅列出的數據,第一感覺是民主(這裡要理解為西式或美式民主,因為房教授認為中國也有民主,而且是最好的民主)真的是夠"燒錢"的,哪像中國的鄧小平一口氣指定了兩代最高領導人,如果不是為了作樣子,連開兩會、吃國宴、住賓館、印選票的錢都可以一股腦兒省去。
然而,民主燒錢這樣一個論斷卻是一個十足的偽論斷,經不起邏輯推敲,更經不起事實驗證。
在國家層面上的民主選舉,目的是為了完成一次政權更迭或權力交接。在民主制度確立之前,這樣的政權更迭或權力交接往往伴隨著殺戮和戰爭,即使是血親間的王位傳承,也不乏宮廷喋血,兄弟鬩牆。而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無辜百姓也隨之遭殃。相對於這種血腥的爭鬥以及由此造成的生靈塗炭、百業凋敝,民主選舉所花費的這點錢實在是九牛一毛。不管怎麼說,砍人頭的成本要遠遠高於點人頭的成本。(當然,中共及其御用學者常常是不拿人當人看的,不過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中共自1921年蟻聚以降,為取代國民政府,惡戰二十餘年,攻城掠地,殺人如麻,挫民氣,傷國力,倘換算成金錢,不可以萬億數計。早期黨魁陳獨秀也曾想走議會選舉道路,假如宏願得償,逃過連番劫難的中國肯定不是今天的面目。
1949年中共得鼎之後,由於違民意行獨裁,"紅色政權永不變色"成了當政者的心腹之患。中共建政一個甲子以來一次次的殺戮、運動、折騰,無不是在以極為高昂的成本試圖解決(往往並沒有解決)民主制度輕而易舉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民主體制下民眾用選票來挑選領導人,不僅僅是在行使自己的權利,也是在維護自己的權利。以選舉的形式確定官員的任免,影響政策的制訂,以保證自己的權利得以最優化,利益得以最大化。與此相反,非民主體制下的權力更迭,要麼依裙帶關係,要麼依政治親疏,要麼依利益輕重,本質上是權力相關者之間的私下分贓。而真正賦予了公權力以合法性的廣大民眾,則成了無關緊要的看客。這樣私分公權的結果必然是執政成本的無度增長。
雖然鄧小平之後的中共當局逐漸走入了較為平穩的權力交接,不再像毛澤東那樣為了接班人問題不惜發動一場荼毒生命、摧毀文化的"史無前例",但這種沒有民眾參與的權力更替與分配,導致了公權力傲慢囂張,民眾權益日漸萎縮,貪腐橫行,弊案疊出,執政成本之高昂名冠全球。
民眾缺乏選舉權導致了絕對的權力,絕對的權力導致了絕對的腐敗,絕對的腐敗導致了執政成本的無限飈升,而執政成本的無限飈升最終還要讓民眾來買單。在這個邪惡的怪圈裡,民眾始終處在被剝奪、被壓榨的絕望地位。他們為這個專制政權及其蝗蟲般瘋長的官僚群體所付出的代價與民主選舉的有限花費相比,孰高孰低,實在是連算都不用算。
一句話,無論是獲取政權或是獲得政權之後的權力交替、行政運作,專制體制所消耗的國家資源,所褫奪的個人財產乃至生命,絕非民主選舉的花費所能比擬萬一。"一黨獨裁,遍地是災"--六十多年前《新華日報》咒罵國民黨的話並非針對國民黨才有效。這也是房寧先生以及為數不少的 "一顆紅心永向黨"的專家、教授、學者們應該記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