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8-09-26 16:09:00作者:章樹華
中國古代的大臣死後都有"謚"。謚號沒有明文規定哪種最高,從《史記·謚法解》來看,"文正"最美。《謚法解》關於"文"、"正"這兩個字的定義為:"經天緯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內外賓服曰正"。
唐朝著名的文臣中,死後被謚為"文"的很多,如魏徵謚號為"文貞",房玄齡謚號為"文昭",姚崇謚號為"文獻",狄仁傑謚號為"文惠"。
到了宋朝,"文"、"正"開始連起來用。宋朝大臣死後謚為"文正"的只有范仲淹、司馬光、王旦等五人。某些大臣行為有些疵病的,朝廷即使謚之為"文正",往往也會遭到其他大臣的反對。大臣夏竦死後,朝廷謚之為"文正",遭到群臣反對後,夏竦被改謚為"文莊"。
元代時,最高統治者模仿漢人加謚的辦法以籠絡臣下,特別是漢族大臣。良相廉希憲(漢族)、劉秉忠(漢族)、耶律楚材及大臣趙良弼(漢族)死後都謚號"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