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修正臺灣的「大學法」與「專科學校法」,將中國大陸與港澳地區學生增列為特種考生,修法後臺灣的大學將可以外加名額招收。
臺灣媒體估計這項招生計畫將在一到兩年內實行,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對BBC中文部說,何時開始招生主要取決於立法院通過法案的速度。
何卓飛還表示,修法後取得了招收中國大陸學生的法源依據,但是細部的規劃仍有待與陸委會等相關單位協商。
招收方式未定
這些細部規定包括了招生名額,招考方式,以及是否優待入學等,相關問題在臺灣並無共識。
由於臺灣教育體系的特種考生可以獲得入學資格上的優待,有些特種考生獲得入學考試加分,有些特種考生則另外舉辦考試優待錄取,反對者認為這破壞了教育公平性。
以臺灣長期招收的港澳地區學生為例,他們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獲得大學入學考試加分優待,其後則以港澳生的身份另行考試,不參加臺灣學生的入學考試。
何卓飛表示,未來對中國大陸學生的招生方式,不排除比照港澳學生方式辦理,但目前仍未作出最後決定。
除了大學本科是否優待入學引起爭議外,在招收研究生時將面臨了爭議更大的是否承認中國大學學歷問題。
臺灣社會上的一種擔心是,一旦官方承認中國學歷將使得人們在就業上面臨更多的競爭;馬英九在競選總統期間則表示將僅承認中國重點大學學歷。
大學狀況
一些大學希望從大陸吸收研究生(臺灣中央社圖片)
臺灣在近年來對高等教育進行普及化的改革後,大學家數爆增至一百五十家以上,大學錄取率已達近百分之百。
相對於過去學生激烈競爭入學機會,目前臺灣的高等教育已轉變為一些大學吸引不到學生就讀。
雖然頂尖大學的入學競爭還是相當激烈,但一些民間新成立的大學履傳招生不足,或被教育部評鑒學術水平未達標,社會上也時傳批評大學過於浮濫。
有學者認為,一些在臺灣辦學成績不合格的大學應該被淘汰,不應該把希望放在吸收中國大陸學生就讀,繼續苟延殘喘。
相對而言,一些排名比較前列的大學則主要希望吸收研究生,提升學校的研究水平。
目前許多大學雖有來自中國大陸研究生交流,但他們的停留時間較短,無法在臺灣的高校中取得學位。
除了中國大陸各省市與港澳地區學生外,臺灣高校同時還提供蒙藏地區學生錄取優待,但這些蒙藏學生多數是在臺灣出生的蒙藏後裔,實際從蒙古與西藏前往臺灣學習人數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