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二年(前99年)秋,漢武帝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帶騎兵三萬攻打匈奴浚稽山之戰,想派李陵為李廣利軍監護輜重。李陵堅決辭謝,表示願率所部直搗單于主力。武帝應允。李陵率五千名弓箭手從居延北出發,不久匈奴單于以三萬騎兵圍困李陵軍於兩山之間。漢軍以輜重車為營,佈陣於營外,前列士兵持戟盾,後列士兵持弓箭。千弩急射,殺數千人。兩軍一日戰數十次,匈奴不利慾退兵。時漢軍軍侯管敢被校尉侮辱,氣憤之下投降匈奴,說:"陵軍無後救,射矢且盡,獨將軍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為前行,以黃與白為幟,當使精騎射之即破矣。"(《漢書.李廣蘇建傳》)
單于大喜,於是便派騎兵合攻漢軍,並大聲疾呼:"李陵、韓延年趣降!"李陵以步兵與匈奴騎兵抗衡,孤軍苦戰,終因李廣利救援接應,全軍覆沒。李陵戰敗後,武帝召見了李陵的妻母,後聽說李陵投降,大怒而責,陳步樂自殺,群臣皆言李陵有罪(除了司馬遷力諫李陵大量殺敵,雖降意欲報於漢,招來宮刑之禍)。
匈奴單于得到李陵後,因李家世代為將的聲望,以及與之交戰時李陵英勇的表現,對他非常佩服。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陵,並加似重用,封為右校王。李陵在匈奴一年有餘,武帝派因杅將軍公孫敖率兵入匈奴,無功而還,說:"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漢書.李廣蘇建傳》)武帝聞後,將李陵母弟妻子全部誅殺。隴西士大夫都以李氏為愧。李氏的名聲由此敗落了。將軍百戰身名裂,後人忠姦辨李陵!
蘇武,西元前100年,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與副使張勝勾結欲射死單于親信大臣衛律,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要求歸降。蘇武引佩刀自刺:"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氣絕後被救下,後痊癒。
衛律本是漢使,降於匈奴,對蘇武百般誘降,被大罵而歸。於是單于更想招降,將蘇武幽禁於大地窖中,斷絕飲食。天下雨雪,蘇武躺著,嚙雪和吞衣服上的氈毛,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便將蘇武放逐到北海無人煙處(貝加爾湖),於是便有了蘇武牧羊十九年的故事--歷盡難中難,大節不稍虧,終教匈奴心驚膽碎,拱服漢德威!
《資治通鑒》(宋神宗: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記載:李陵投降匈奴後,不敢求見蘇武。蘇武在漢朝時,與李陵同為侍中。過了很長時間,單于派李陵來到北海邊,置酒設樂。此時,蘇武的兩個兄弟已因罪自殺,太夫人已去世,夫人已改嫁,兒女(二女一男)生死不得而知。李陵勸降說,"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老母連累被拘。但是漢武帝年事已高,法令無常,大臣無罪而被滿門抄斬的達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蘇武)尚復為誰乎!"武曰:"武父子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願勿復再言!"連飲數日,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於前!"李陵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於是淚濕衣衫,告別而去。賜牛羊數十頭。
一直到了西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第二次,漢使者又到匈奴去,蘇武的隨從常惠還在匈奴,暗中面見漢使者,教使者說:"漢天子上在御花園射下一隻大雁,雁腳上拴著一條綢子,上面寫著蘇武在某湖澤之地。"單于大驚,於是放回蘇武。
李陵擺設酒筵祝賀:"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陵雖然愚笨怯懦,假如當年漢朝能赦免我的罪過,保全我的老母,使我能夠"奮大辱之積志",也許會有春秋時期曹劌於柯盟劫持齊桓公那樣的壯舉,這是我當時唸唸不忘的志向。將我滿門抄斬,受當世最殘酷的殺戮,我還能再顧念什麼呢!一切都已經過去,現在只是想讓你知道我的心罷了!李陵淚流滿面,便與蘇武訣別。
蘇武歸漢後,曾寫信給李陵,招他歸漢。李陵回書蘇武,就是《李陵答蘇武書》,但歷來有人認為《答蘇武書》是後人偽作。
唐太宗李世民說過: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和興替。蘇武的正直堅忍感天動地,而李陵的妥協背叛遺恨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