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之外,民間有許多關於養胃的說法,比如,多喝粥、多喝奶、多吃薑。這些做法是否真的能養胃呢?
誤區1:喝粥對胃病最好。
不少胃病患者認為粥細軟,易消化,能減輕胃的負擔。事實上,這種觀點並不全面。相比油炸食物、不發酵的餅、麵條、煮玉米、蒸窩頭等,粥是細軟、易消化的,但喝粥並不利於消化吸收。原因是,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進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唾液中的澱粉酶可幫助消化,再者粥水分多,稀釋了胃液,加速了胃的膨脹,使胃運動緩慢,不利於消化吸收。若喜歡喝熱粥,其溫度對胃的刺激也是不利的。因此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粥,而應選擇易消化吸收的飲食,細嚼慢咽,促進消化,才更有益。
誤區2:多喝牛奶對胃有好處。
胃部酸脹不適時,喝杯熱牛奶便可緩解症狀,感到舒服。這是因為牛奶稀釋了胃酸,暫時形成一層胃黏膜保護層,因而感到舒服,但經常喝牛奶就未必對胃病患者有利了。現已證明,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強,若胃病(如胃潰瘍)需要抗酸治療,是不宜用喝牛奶的辦法解決的。豆漿則是個不錯的選擇。
誤區三:姜對胃病患者有宜無害。
民間有用生薑末水煎,加醋少許趁熱服下,能治消化不良的偏方。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姜可暖胃,胃部不適時喝碗薑末水是常見的事。胃病患者根據自己的情況,偶爾用之,且無不良反應,未嘗不可。但應認識到,薑是刺激性食物,過量食用會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適或加重病情。若想用姜來治胃病應請中醫辯證施治,採用不同的方劑對症治療效果更佳。
食鹽對人有兩大作用:
一是調味,二是提供兩種重要的營養物質,即鈉和氯。這兩種物質在人體內主要起維持酸鹼平衡和調節滲透壓的作用;尤其氯是合成胃酸的主要原料。因此,當飲食中攝入的食鹽過多,就會刺激胃酸大量分泌。
胃酸分泌過多,通常的症狀是在飯後1小時左右出現"燒心"和"反酸水"的情況,有的人還會覺得吞嚥困難和吞嚥疼痛,甚至有胸部憋悶感。胃酸反流嚴重的人,很容易發生癌變。
有研究顯示,每星期出現一次胃痛、胃灼熱或胃酸倒流等症狀的人,罹患食管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約8倍。此外,胃酸分泌過多還是造成消化性潰瘍的重要原因,因為酸性的胃液會對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害。
有胃病,尤其是胃酸過多或患有胃潰瘍的人,平時最好少吃鹽。要做到這一點,除炒菜應少放鹽外,還要盡量少吃鹹魚、咸肉等用鹽加工的食物。
在日常飲食上,平時胃酸比較多的人應多吃偏鹼性食物,如菠菜、胡蘿蔔、芥菜、土豆、海帶、西瓜等。尤其應多吃水果,因為水果雖然在味覺上呈酸性,但經體內代謝以後就會呈鹼性。而酸性食物,如雞肉、鴨肉、牛肉、羊肉、龍蝦等則應盡量少吃,要吃也最好與鹼性食物適當搭配。此外,還要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葉等;太甜、太油膩食物,如蛋糕等也會引起胃酸分泌過多,都要盡量少吃。
生活中很多人都遭受過胃酸過多、胃痛等不適侵襲,在部分非凡職業中更是如此。非凡是冬季胃病更易成為很多人群的職業病。據專家介紹,"行業胃病"是對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造成的胃病的泛稱。調查顯示,教師、司機、白領、交警、個體業主、環衛工人、記者、學者等是最輕易產生胃病的八大行業,其從業者患胃病的機率要比其他行業從業者高出2.3倍。其中教師更是以78%的得病率高居首位。
教師:壓力大了就胃疼
教師的工作特點是以個體腦力勞動為主,在教學中他們形成了獨立思考的職業習慣,事業心、進取心和自尊心都較強。值得注重的是許多中年教師,他們在學校往往獨當一面,承擔繁重的教學、治理任務,是教育工作的骨幹;而在家中又是家庭的支柱,精神及體力的負擔都很重。有資料報告,教師的消化系統疾病多,如胃病與十二指腸潰瘍,以及慢性胃炎的患病率相當高,其中胃病患病率為15%~25%,這與教師平時精神緊張有密切的關係。
記者:長期心理輸出是主因
全民胃健康工程調查數據顯示,有六成左右的媒體從業者患有胃病,更有兩成左右的人伴有經常性胃痛。記者的生活不規律是出名的,有時睡到中午才去上班,有時卻需要通宵達旦地寫稿,長期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和心理無法完全放鬆是造成以上症狀的最大原因。總之就是長期"心理輸出",即長期關注社會、關注他人生存狀態,極少關心自己,同時還得承受不理解、被威脅警告等。
公司白領:加班加出胃病來
這類人有知識、有能力,平時也自認為已經培養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但由於長期處於高強度的工作之中,經常無法有規律地飲食,有時在上一頓省略的情況下又陪客戶不停地吃上幾個小時;在工作的緊要關頭往往情緒高度緊張,因為情緒緊張又經常會忍不住往嘴巴裡塞許多零食之類的"垃圾食品",使得他們的胃也跟著不得休息,自己在加班加點,胃也在加班加點地生產胃酸。
銷售人員:都是應酬惹的禍
由於工作需要,飯桌上的應酬成了他們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有時候一天要同時參加幾個飯局。過量飲酒、不定時進餐、吃夜宵等習慣嚴重損害了腸胃健康,擾亂了其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為誘發各類腸胃疾病提供了條件。隨之而來的就是經常會有胃部泛酸、絞痛症狀出現,最終導致美食當前,卻經常一點感覺也沒有。
得了胃病飲食上要注重以下11條原則:
1.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輕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2.少吃醃製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輕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症。
4.規律飲食: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
5.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三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飢或過飽。
6.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
7.細嚼慢咽:以減輕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8.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晨起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1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用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9.注重防寒:胃部受涼後會使胃的功能受損,故要注重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0.避免刺激:不吸菸,因為吸菸使胃部血管收縮,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給,使胃黏膜反抗力降低而誘發胃病。應少飲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1.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發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