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歷史上的茶莊

發表:2008-07-20 17: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漫長的歷史上,北京市的茶莊很多,按1926年的統計,北京"城內、外之茶葉店大小不下三百餘家"。當時茶葉的消費總額為370萬斤乃至400餘萬斤。京人習茶葉是按兩計算的,當時北京不足200萬人,人均消耗量相當可觀。 

喝茶的人多,茶葉莊鋪的生意自然興隆紅火。開茶葉鋪的"十之九皆為安徽人",但後來又有大批福建人和浙江人介入。有趣的是,不產茶葉的山西省,也有人在京經營茶葉。晉人賣茶葉往往與海味同賣,茶葉、海味都不產於山西,晉人賣茶葉自然不會得心應手,只能讓位於南方諸省的人士了。 

舊時,北京茶莊的字號很有意思,不少茶莊喜歡用店主姓名為店名,如吳裕泰、汪元昌、汪正大、吳元泰、吳永和等等。在經營茶葉莊的人中,有"六大茶商"之說,即是六家大茶葉商,這六家姓氏為寇、張、汪、方、吳、孟。寇氏系河北冀州人,孟氏是山東人(瑞蚨祥家族人氏),其他均為安徽人。 

北京的茶館種類很多,每日演日夜兩場評書的,名為書茶館;此類茶館標榜"開書不賣清茶"。賣茶又賣酒及酒菜小食品,叫茶酒館;此外還有什麼清茶館、大茶館、野茶館等等。 

大茶館是為"頭等"閒人開的,民國之後那些前清遺老因沒有了"鐵桿莊稼",無閑錢再去大茶館添補無聊,大茶館便一個個關門大吉或轉業,讓位於其它類別的茶館。 

京城茶館中還有野茶館,野茶館是季節性的,秋末一一關門,春末一一來業,茶客多為"踏青"、郊遊的人。一些野茶館設在朝外二閘及城內什剎海等遊覽區內。野茶館本小利微,開此類茶館者,大多是"以茶會友",並不想從中發財。後來,因公園裡設了茶棚、茶座,此類野茶館便一一退出了舞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