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8-06-08 15:13:00作者:
在浩如煙海的古代詩歌中,吟詠端午佳節盛況的詩不少,中國歷代著名詩人幾乎都有"端午詩詞"留世。在這裡,我們採擷幾首,感受端午的獨特魅力。
唐代詩人張建封的《競渡歌》,反映了端午佳節最盛大的民間娛樂活動--競渡,歷來為人傳誦。詩云:"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紅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為把競渡的熱鬧場面加以襯托,詩人寫道:"兩岸羅衣扑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連婦女也梳妝打扮,出來觀看,一飽眼福。可以想見,江邊是何等熱鬧。接著詩人筆鋒一轉,由明快而變熱烈:"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挂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那緊張熱烈的競渡氣氛,頓時躍然紙上。
在端午節中,由於食粽的風俗盛行,因此在歷代詩人筆下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唐代詩人鄭谷"渚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的詩句,反映了當時吃粽子的普遍。
在古代吟詠端午節詩詞中,有的是反映離愁別恨、觸景生情這方面內容的。如唐代殷堯藩的《同州端午》詩:鶴髮垂肩展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充分表達了作者長期離鄉背井,而今返里歸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宋代詩人黃公紹的《端午競渡棹歌》中道:"月明中,月明中,滿湖春水望難窮;欲學楚歌歌不得,一場離恨兩眉峰。"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
明代詩人高啟在《端陽寫懷》中也寫道:"黃傘迴廊朝旭淡,玉爐當殿午熏微,今朝寂寞江邊臥,閑看遊船競渡歸。"說明詩人對"競渡"根本不感興趣,卻另有一番心事。
千百年來,這些詩歌依然能讓今人感受端午節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