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慈萍:四川地震地區可能受影響的核基地及軍事設施(圖)

發表:2008-05-25 23:4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自一週前我發表了"國際媒體不應為中共政權所誤導"一文後,我收到了許多回應、評語及信息。

兩天前聽到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表示"此次四川特大地震掩埋了三十二枚放射源,但目前已回收了三十枚。剩餘的二枚已探測到具體位置並在周邊劃定了安全防護距離,設置了安全警戒。"我頗為吃驚。

就我個人在核工業的工作經歷,以及對核事故及核材料的處理不當的瞭解,我不相信中共政權能妥善地處理好他們在震區的核武器及輻射源。所以今天當中國政府重編故事成了"專業人員共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放射源50個,其中35個已收回",我的狐疑就更加深了,也使我非常憤怒:中共對那裡的核寶貝應當瞭解得很清楚,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對當地的人民將會有什麼負面的甚至是災難性的影響?據網上消息,在地震後數日,人們依然不能自由進入屬於軍事管制地區的安縣。地震發生後,從震中汶縣往西、南方向的山裡去的交通要道被特種部隊戒嚴;而且還有人看到在往山裡去的大隊軍車裡有身穿白色"防化服"人員的身影。

又比如: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在震後向外界公布,施工現場有六名員工在地震中遇難,設施未受損。實際情況是:生產核染料鈈和製造核彈頭的821廠受強烈衝擊,損失嚴重,有6人死亡,11人受傷,不得不"在自救工作相當艱難的情況下,搶救人員不怕輻射,不懼污染,組織人員幫助821廠搶修核設施庫房和廠房,對核設施實施維護加固,為保護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和避免環境污染做出了重要貢獻"。

雖說我不知道這些人是誰,我真希望他們不像我所知道的一些事故里的士兵那樣,死於核輻射卻不知"核輻射"為何物,睡在放射源邊上卻不識看不見的殺手。

有讀者指出,我在上篇的文章裡沒有提到綿陽地區除了二機部和七機部外,還有五機部:兵器工業部。對一般老百姓而言,其著名的80年代的"軍轉民"成果就是"長虹"。另外,提供一個四川地震地區相關的一些軍事尤其是核項目的資料給公眾會有助於增強透明性,以便人們採取必要的防護。

作為三線工程的綿陽,自60 年代以來發展迅速,已有約六十萬的人口。當初毛澤東與蘇聯鬧翻後,將他的軍事寶貝尤其是核武器從西北藏到了大山溝裡,以為就安全了,卻全然不想在地震帶上堆造核武器很可能比火上放炮仗還可怕。然而,老毛也死了三十多年了,全怪老毛,也不大公平。這些年來,中共堅持黨的領導和毛主席指引的方向,依然在山溝裡開闢核武倉庫、建造導彈發射站。可惜,瞞天瞞地,卻瞞不過美國佬的高密度衛星照片。

中共中央臺有報導:震後不久,政府就差遣了有關核保護和化學保護的部隊。人們也看到:"由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傑帶隊的21人應急工作組在地震發生後第二天即趕赴災區,協調指導災後環保工作的開展。"剛上任兩個月的環保部副座李干傑何許人也?這之前他就兼任國家核安全局局長。

以下是李副部長會關懷的一些工廠和設施。我注意到:外界對軍事重鎮如安縣的報導非常少,大概是和他的關懷有關吧:

核工業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909所),位於夾江縣。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902所),中國核武器研究基地,西北核武器研究設計院(國防第九研究院)遷建。基地為綿陽"839"核工業基地。

樂山核融合研究院(585所),由長春503所遷建,位於樂山縣。

821廠:四川廣元縣西北部15英里處:白龍江核基地。1968年開始從404廠搬遷興建。中國第二個原子能生產聯合企業,製造核彈頭,是中國最大的核反應爐生產地,也是現代核武器所需主要成分──核燃料鈈的主要生產廠。3萬人。

221廠:海晏金銀灘(已廢棄),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究基地,西北核武器研究設計院(國防第九研究院),原定設在北京,1958年開始在青海建設,1962年建成,1964年研製成功第一顆原子彈。1968年開始搬遷到四川綿陽即西南物理研究院。

525廠:峨嵋機器製造廠

814廠:四川樂山:中國第三個原子能生產聯合企業,中國重水工廠。4萬人。

816廠:涪陵核燃料組件廠。原子彈頭。

857廠:四川江油,中子彈製造廠。

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院、四川航天管理局、四川航天工業總公司)隸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現已建成航天產品批生產基地、獨具特色的競爭性戰術武器研製生產基地和重要的航天產品配套協作基地。

總裝備部中國空氣動力發展與研究中心:機關位於綿陽,各研究所位於安縣各鎮。

毫無疑問,國際間諜組織如美國中央情報局及國防情報局對這類信息很瞭解。遺憾的是,媒體與公眾卻並不瞭解和報導。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教訓還不夠嗎?我們應當如何預防這樣的災難?在一個不透明的、忙於腐敗,不能和人民真正的平起平坐的政府之下;在沒有媒體和言論的自由,人民的知情權被剝奪的同時;眼睜睜地看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因此而受到危害以及潛在的巨大威脅,這怎麼不讓人痛心?

地震後的四川安縣桑棗下場口
 
地震後的四川安縣桑棗下場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新世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