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關節 有壽命期限
由於人工膝關節也是有壽命的,15年的效期一過就得再換一次,如果太早開刀可能到老時還得再一刀,不想ONE MORE、TWO MORE的中年人,最好保護好你的膝關節免得將來一換再換。
振興醫學復健中心骨科醫師朱唯廉指出,由於退化性膝關節炎和年齡、性別、體重、職業密不可分,所以對於年輕一點的病人都會先採取保守療法像藥物、復健治療。
以復健治療來說除了冷熱敷的物理治療外,都會教病人做點輕微緩慢的動作,加強病人的肌力訓練,增加關節的活動度,並告誡盡量不要做下樓梯的動作,因為下樓時身體所有的重量加上動力加速度會使膝關節承受更大的負荷,病情容易惡化。
國內膝關節病人不少,保守估計臺灣每年有7、8000人動人工膝關節手術,尤其是邁入高齡化社會,長壽的人愈來愈多,未來有更多人要面對這個手術,所以保護膝關節是當前大家要好好做的功課呀!
★40多歲病患 愈來愈多
朱唯廉說,膝關節軟骨平均壽命為60年,所以很多人以為膝關節是老人的問題,年輕人不用擔心,其實現在因為生活飲食習慣改變,使得退化性關節炎提早來臨,加上膝關節因為感染造成的缺血性壞死及創傷、長腫瘤等問題,40多歲出現膝關節病變的人愈來愈多,而女性又比男性多1倍。通常走路時關節喀喀作響,就要小心膝關節病變。
朱唯廉指出,膝關節炎患者都會抱怨膝關節痛疼,關節變形、變大、紅腫,上下樓梯有困難,蹲不下去,再站起來時更覺得吃力。這種情形在活動筋骨一段時間之後有好轉的跡象,可是站立時間一長疼痛感又出現,且頻率愈來愈密,最後終至無法行走。
在骨科門診中,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已佔半數,40歲的黃小姐在上下樓梯和跪著擦地板時,膝關節讓她痛不欲生;張媽媽藥雙膝退化變形不說,長期吃止痛藥讓她胃也吃出毛病;到60多歲的王老先生膝關節紅腫熱痛不能走路,不論男女老少他們都是膝關節炎的患者。
目前用於保守療法的用藥分口服、注射、外用三大類,口服藥通常是以緩解關節肌肉疼痛的止痛藥為主,有時配些低劑量的類固醇和肌肉鬆馳劑;注射劑則以關節內的類固醇注射劑為主。
★飲食、運動、保養需兼顧
藥劑師黃秀貞為了寫"危機四十"一書,做了很多研究,她發現人過了40歲以後什麼都在退化在這段期間內,如果不重保養,健康就會大幅縮水,退化性關節炎表現最為明顯,除了吃藥還要注重飲食、運動、保養,不然很可能就成為守著老宅出不了門的另類"宅媽"、"宅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