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基民盟日前制定了保護公共安全和戰略基礎設施德國企業的文件。根據該新規定外國投資者在購買德國企業的難度將會大大增加。「保護措施只是絕對的例外行動」,「我們必須能在外國投資面前保護自己的國家,保護自己的利益」,文件出臺的目的明顯在於保護德國的關鍵產業企業,這些關鍵行業為銀行、能源、交通、物流、郵政和電信行業。
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者,特別是來自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的國營投資者已經悄悄的注意到德國的企業併購市場,越來越多的德國企業被這些外國投資者併購。據稱在中國人控制下的德國企業現在已有六百至八百家,中國人開的餐館和旅行社並不計算在內。並購成功的例子有德國化妝品連鎖店羅斯曼公司的40%股份出售給了香港和記黃埔公司,但實際上很多外國投資者低估了德國嚴格的勞動保護法規和相關的繁瑣法律規定。
依照該文件規定,今後外國投資者參股德國公司的比例如果超過25%,而且德國政府在此看到了德國的「公共安全以及戰略基礎設施受到威脅」的話,它將有權阻止這場交易。即便這樁交易是3年前就簽署了合作,德國政府也有權推翻合同的內容。在這份由黑森州州長科赫領銜起草的文件中提到,許多國家試圖通過「國家基金」的投資對德國企業產生直接影響,這裡雖然沒有點中國或俄羅斯的名,但卻指出一些國家積累的外匯資本總額。
德國政府政界一直存在擔憂,認為來自中國、俄羅斯和一些阿拉伯國家的國家基金在發揮越來越多的影響。其中僅中國就擁有外匯儲備1.2萬億美元,並且不斷呈現增長趨勢,而很大一部分外匯儲備被用來收購西方國家的企業。德國財政部長培爾.施坦布呂克也希望不僅要限制外國國家基金「入侵」,也要對私人投資加以限制。據「德國金融時報」的報導,默克爾總理已經對該文件的實施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