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無收的高產衛星

作者:鄒媛巛 發表:2007-10-18 22: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958年9月6日,《雲南日報》頭版頭條登載了《「衛星」高挂漾濞縣,引出高產萬萬千——平坡社中稻畝產三萬三千斤》的報導和《高產紅旗插在點蒼山上 ——漾濞平坡社高產「衛星」上天目擊記》的記者採訪,還配發了《歡呼我省第一顆水稻「衛星」》的社論。這顆「衛星」開雲南省放「衛星」之先河,使假報高產、虛報浮誇之風愈演愈烈,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大理州「大躍進」運動同全國各地一樣,由1957年11月下旬開始發動宣傳,1958年正式開展,歷時3年時間。1958年2月25日-30日,中共大理地委召開了為期5天的縣書會議,會上傳達了中央「60條」和省委第一書記謝富治的「18條」,討論和研究了全州三年實現水利化和七年達到畝產400公斤的問題,要求1958年全州糧食增長三成。縣書會議後,全州各行各業「大躍進」運動蓬勃興起,夜以繼日,挑燈夜戰,「早出工、晚收工,月亮底下比英雄」。為完成黨委提出的各項躍進指標苦幹、硬幹,規模宏大的工農業生產新高潮一浪高一浪。但是與其他地、州相比,地、縣委領導的思想跟不上當時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共產風為標誌的「左」的形勢,1958年6月4日被雲南省委插了白旗。中共大理地委因被省委插了白旗而感到極大震動,奮起直追,號召各縣深入發動群眾,踏踏實實搞好生產,為全州爭一口氣,決心做出更大成績送走白旗,插上紅旗。為了「奪紅旗」,爭老大,大理地委於1958年6月28日-7月6日在賓川縣召開縣書會議,通過現場參觀和開展辯論,解決高速度增產認識問題,研究拔「白旗、插紅旗」的指標和措施,提出了糧食總產要比1957年5.25億公斤翻兩番、1958年全州糧食總產要達17億公斤和尖子田畝產稻穀2500-5000公斤、包谷畝產1500-2500公斤的目標,把紅、藍、白旗插到各縣,會後各縣相繼召開萬人誓師大會、「四干會」,動員「插紅旗」,「拔白旗」,「爭上游、放衛星」,大理地委三次派出檢查團赴各縣督促檢查。

1958 年8月17日省委傳達第一書記謝富治從北京打來電話:實驗田要密植移栽,弄幾個1萬-1.5萬公斤的高產「衛星」。《人民日報》報導了湖北麻城放出了早稻畝產18450公斤的「大衛星」,大理地委和各縣聞風而動,立即在下關東站搞機關「衛星實驗田」,並用並苗(並秧)密植,即將20-30畝快要成熟稻穀拔起併攏在1丘田裡,假報高產。全州各縣大搞密植移栽,製作高產「衛星」熱潮如火如荼。

1958年9月1日,中共大理地委第二書記王民向各縣市通報三個問題,把「爭上游,放衛星,做出成績迎國慶」放在首位,大理州幹部群眾製作高產「衛星」田的熱情更進一步高漲。上行下效,縣縣都在挖空心思超常規地運作。此時大理州漾濞縣平坡鄉平坡社製作中稻高產「衛星」田的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9月6日,大理州漾濞縣平坡鄉平坡社中稻畝產1.67萬公斤這顆高產「衛星」騰空出世。

大理州漾濞縣平坡鄉平坡社的彞族、白族等少數民族農民放出雲南省第一顆高產「衛星」,他們是怎樣進行「製作」的呢?漾濞縣平坡鄉平坡社自然條件差,屬山區河谷地帶,海拔1500米,北依點蒼山,南望紅山,西洱河由東向西橫流而過,全社境內沒有一塊平壩,都是梯田,坡度在25℃以上,每1梯級高差1米多,整塊面積有一畝的田都很難找到。農作物主要以種植包谷為主,有極少的一部分水田種植水稻,產量也很低,畝產 100-150公斤。經過幾年的坡改梯,1957年水田面積才逐步擴大到1000畝,全部水田依靠點蒼山流下的雪水灌溉,群眾稱之為冷水田,通過精耕細作,每畝至多能產250-300公斤。種植高產「衛星」的試驗田,是平坡社第三生產隊的,1956年以前是種植包谷的梯地,由2丘組成,這塊試驗田是在鄉黨委書記的親自領導下進行試驗的。他們在試驗田裡選用了當地最優良的谷種團軟谷(原來是芒市的長軟谷),於1958年4月2日播種,5月10日栽插,栽插前經過四犁四耙,深耕60-70厘米,施廄肥2萬公斤為底肥,栽插的時候實行糞水蘸秧,每50公斤大糞中還放了5公斤「六六六」藥粉,先後薅了七道草,施了1.15萬公斤追肥(堆肥和草木灰)。在稻子抽穗時間又遇到了當地歷史上罕見的鑽心蟲災害。為了徹底扑滅蟲災,他們第一次用二瓶「一○五九」殺蟲劑噴射在試驗田和周圍近300畝稻田中,第二次在試驗田裡撒了150公斤「六六六」藥粉,第三次放上了上萬斤苦葛籐。

在整個栽培過程中,由於傳統習慣是種植大四方株,黨委會又提出試驗田要密植,有正義感有良知的社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栽密不得吃,密植如果產到2000 斤,我們的手掌心可以煎出雞蛋來」等。但是群眾的呼聲被當時爭上游、放「衛星」的聲浪所淹沒,他們還是堅持栽下小四方棵,一畝達43000叢,以後黨委書記潘乃興又到鳳儀、鄧川、大理、賓川、彌渡去參觀,看到密植比他們還凶,接著湖北麻城放出了早稻畝產18450公斤的「大衛星」,又給了他們很大的鼓舞和啟發,他們感到只有密植,才能高產。在地委書記、合作部長、縣委書記的再三鼓勵下,更加堅定了他們的信心,準備在試驗田里加大密度,當群眾反對和責怪社幹部「加大密度將來吃草還是吃谷」時,主張密植一定要創造出萬斤「大衛星」的領導班子卻說:「麻城早稻能夠畝產幾萬斤,我們中稻又為什麼不能呢?只要別人能夠幹出來的事,我們就能幹出來,而且還要超過它。」1958年8月3日-7日社裡進行了並秧密植。他們將本田裡和周圍約40畝即將成熟已發黃的穀子拔起來,再深挖30多厘米,加1層肥料,又蓋上1層土,共施下250公斤發過酵的磷礦粉、100公斤過磷酸鈣、97挑豬糞和25挑人糞,再把拔起來的穀子並栽在這塊試驗田裡,由副鄉長李明昌、社主任熊恆桃、生產隊長熊繼昌日夜看守管理。為瞭解決好放水通風等問題,組織社員在試驗田裡的周圍每隔一米打下一根木樁,再用鐵絲縱橫拉起來。每天早晚,管理人員就拉動鐵絲幫助穀子通風,穀子成熟又可以防止倒伏。當田邊開了四五個水口,水還流不進田裡的時候又用竹竿掀開谷桿,讓水流進田裡,兩天兩夜才把整塊試驗田泡滿。

1958年9月2日上午7時開始收割,試驗田裡谷桿密密麻麻。簡直無法分出株行距,上面鋪著厚厚的谷穗,雞蛋放在上面落不下去,小孩子可以在上面走來走去,大人也可以睡在上面。這塊試驗田由150多個社員,從9月2日上午7時開始收割,接連收了兩天一夜加一個早上,到9月4日上午10點多鐘才收割完畢。為了給外地群眾參觀,他們留下了0.023畝未收,只收割了1.067畝,共收得稻穀 21399.05公斤,折合畝產16746.21公斤。這塊高產田經過5次丈量,收割時由雲南省農業廳副廳長謝芳草、大理白族自治州婦聯主任李琳娥和漾濞縣縣長常結根驗收。在驗收過程,中共雲南省委常委劉林元,大理地委第一書記歐根、第二書記王民等曾經到現場查看。驚人的奇蹟就是以這樣快的速度創造出來,使這顆中稻高產「衛星」放上了天。

「人有多大膽,地就有多高產」。全州各行各業爭放「衛星」,洱源縣用5-6天的時間辦起了200多個工廠;全州3天集中30萬勞動力大戰鋼鐵銅,集中20萬勞力大搞積肥;鄧川東風公社放出了畝產稻穀5萬公斤的全省最大「衛星」。祥雲縣為了「爭上游,創奇蹟,多快好省鬧中耕,爭放衛星」,縣委決定:種1畝試驗田要求達到1200萬個穗頭,畝產2萬公斤爭取達到2.5萬-3萬公斤。在城東管理區把孕穗的20多畝水稻搬到1畝多田裡,結果稻穗漚爛、發臭,有種無收。在小麥生產豐產試驗田裡,每畝施肥2.5萬公斤,播種上百斤,結果是只見麥苗綠,不見麥成熟。賓川縣搞了畝產皮棉5000公斤的「大衛星」田。用並栽的方法在羅官營、龍泉管理區將幾十畝的孕穗的秧苗移栽到一起,各搞了一畝5萬公斤的「大衛星」田,22500公斤包谷「大衛星」田,25萬公斤的紅薯「大衛星」田。大理市放出了「五顆衛星」,產出了「六大王」,農業生產「大躍進」「衛星」成串,「衛星」一個比一個大。為了快速達到增產,盲目放高產「衛星」,人為進行密植(並秧),弄虛作假把正在孕穗的水稻連根拔起,集中移植到試驗田裡,其結果這些高產「衛星」田顆粒無收。高產「衛星」放了,還涉及到高產後公餘糧上繳問題,這個縣高產上千斤,那個縣高產上萬斤。高產的數字在那擺著,公餘糧任務數亦跟著「衛星」往上提高,高指標下的高徵購,公餘糧賣多了扛了紅旗。可實際上沒有那麼多的糧食,群眾就沒有口糧。放了高產「衛星」,「扛了紅旗群眾餓了肚皮」。接著爆發餓死人的「金華事件」,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来源:觀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