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10-09 21:33:55作者:
柯大衛說,一個人的喜怒哀樂都可以用歌聲表達出來。(攝影:吳璉宥/大紀元)
有媒體曾經這樣形容他:「他蒙上天厚眷,生有一把靈巧動聽的抒情男高音嗓子。」
生於馬來西亞檳城,在香港演藝學院考取高級聲樂表演文憑及在澳洲昆士蘭音樂學院考取音樂學士學位,之後入讀倫敦喬凱音樂戲劇學院的歌劇深造課程。於昆士蘭求學時,他曾參加瑪麗安.馬達澳洲歌唱比賽,獲得大獎,並從此踏上專業演出台階。他其後亦參與昆士蘭歌劇團的表演,在莫扎特的《唐喬望尼》一劇中飾演唐奧塔維奧。
「他」就是最近正忙於排練威爾第的經典歌劇《阿伊達》的本港著名男高音柯大衛。在訪問時,幽默開朗的個性,沒有藝術家的架子,好像朋友在聊天,他很坦白的說:「這行是賺不了錢的!但是是自己的愛好!甘心走下去!」
柯大衛在2000年回港發展,他開玩笑的說是因為娶了個香港老婆:「其實我們兩個是同學,在一起一段時間,然後決定留在香港發展。那時候是2000年吧,跟那時候香港演藝學院的音樂院長,向他討了份工作,就留在這邊了。」目前他在香港演藝學院教授聲樂及擔任歌唱指導。他經常在東南亞演出,並積極投入本地樂壇。
柯大衛是本港少有的男高音歌唱家,他喜歡如莫札特的、Donizetti、Rossini等人的音樂:「因為我自己本身的音質是屬於比較輕型的男高音,所以沒辦法,就喜歡那類東西。」
聲樂比賽是國際性交流平臺
他認為,一個藝術家其文學上的修養很重要,而人生的經驗也是其中一部分,「然後你自己在知識方面,也要讀多少書啊,也是一個幫助,不是光會一開口就唱,那就流行歌了。其實人生的經驗多,你自己讀書讀得多的話,吸收很多不同方面的知識的話,對自己的演出始終是有幫助的」。
對於即將在本月中旬舉行的新唐人首屆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柯大衛歡迎有這樣的機會提供交流的平臺,而且是國際性的,他說:「這個聲樂大賽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因為現在我們始終說globalization(全球化),然後有網際網路這種東西,有什麼一上網,世界其他地方全都看得到。然後弄一個世界華人比賽,全都跑到一個地方去,希望很多人來參加,希望大家把不同的經驗、不同的歌聲跟大家分享。問題是,華人舉辦的華人世界歌唱比賽就沒有多少。你們開始的話,是給其他人一個很好的機會。」
有使命將傳統藝術發揚光大
他表示作為一位歌唱家,自己覺得有一個使命將這個傳統藝術發揚光大:「自己學了,覺得這個東西,比如說我們學聲樂的,我覺得唱歌這種東西很好,而且有很多東西學,當然要把她發揚光大。所以我回到香港來,在這邊默默地在推動吧。」
他並認為民族和美聲唱法是有分別的,他說:「民族會比較對我來說,唱民歌的話聲音會比較尖,比較亮。而且,處理方法也不同,唱美聲的人要去唱美聲,除非是中國人吧,要不然其他的,比如你叫個老外來唱中國民歌,會學得很像,味道不一樣。」
柯大衛表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都可以用歌聲表達出來,他說唱歌跟樂器唯一的不同地方就是有字,「因為你的樂器始終不在身上,所以那種感覺就不一樣,就比較貼身一點,從內心出來的。所以,唱歌始終是跟我們的感覺很有關係,怎麼想,怎麼覺得,就怎麼唱。」
對於本港歌唱家的發展,柯大衛認為使終是有侷限性的,不像鋼琴家,很多家庭有鋼琴學習,而欣賞歌唱、歌劇都需要觀眾有慾望購票入場。以致縱使有心人推廣,也有顧慮。
小記:
柯大衛自出道以來,柯氏已演唱了不少於30套的歌劇。他所演唱的曲目極為廣泛,從巴洛克時代的音樂、神劇及彌撒曲一直到現代作品、中國民謠到百老匯音樂。他的歌聲響遍世界各地,包括美國、英國、法國、臺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澳洲等。他曾在艾度.迪華特指揮下參演香港管弦樂團之前2套的歌劇音樂會《莎樂美》及《深宮情仇》。
柯大衛曾演出多名本地作曲家的歌劇,如羅永暉的《夢拾紅梅》。他經常參與香港藝術節的製作,更為2002年香港藝術節策劃了《巴洛克咖啡室》以及首次擔任導演;除此之外,他也經常參與盧景文製作的歌劇演出,曾在盧氏的《蝴蝶夫人》中擔任五郎的角色,並與流行歌手黃凱芹合唱《Perhaps Love》,而其妹妹是臺港歌星柯以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