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8-31 06:33:54作者:
「豐碑」古時不是碑
碑本來指的是沒有文字的豎石或樁,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於宮廟前以觀日影、辨時刻。《儀禮·聘禮》曾說:「上當碑南陳」,鄭玄的註釋就是:「宮必有碑,所以識日影,引陰陽也」。二是豎於宮廟大門內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圓孔, 施轤轆以繩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古時往往用大木來引棺入墓,這大木的特定稱呼就是「豐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製的,漢代以後才改用石頭。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用豐碑來牽引自己的棺材。《周禮》有云:「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所謂「公室視豐碑」,就是公室成員死後,要用以大木立於墓壙的四周,上設轆轤,用以下棺於壙。該規格本來為天子之制,後來諸侯也僭用之。
豐碑在當時,就是一種特殊的葬禮規格。後人沿襲了此種習俗,「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學著用起了「豐碑」,他們在自己親人的墳前立起了石頭。只是他們忘了原來的碑是下葬的工具,忘記了碑最原始的功能。所以,後來有人開始在光禿禿的石頭上刻字記錄父輩的功績,這就是今天我們見到的墓碑。從某種意義上說,武則天的無字碑倒是歪打正著,有點符合古禮的要求。
「五毒」原來是良藥
「五毒俱全」,這是一個所有中國人都會用的詞。一個人如果稱得上「五毒俱全」,那麼此人就堪稱「死有餘辜」。
但是,「五毒」到底是什麼,卻一直存在很大爭議,堪稱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吃、喝、嫖、賭、抽」,有人認為是「坑、蒙、拐、騙、偷」,有人認為是「蛇、蠍、蜈蚣、壁虎、蟾蜍」。而真正意義上的「五毒」卻和這些沒有任何關係。
真正意義上的「五毒」是指五種主治外傷的五種藥性猛烈之藥。《周禮·天官》說:「療傷,以五毒攻之。」這裡的「五毒」就是石膽、丹砂、雄黃、礐石、慈石。在這五種藥材中,石膽主金創、諸邪毒氣,丹砂主身體五臟百病,雄黃主鼠瘘,慈石主周痺風濕。一般認為,所謂的「五毒」並不是每種藥材都有劇毒,譬如丹砂、慈石並無太大毒性,但是五種藥材通過加工之後合成,其藥性就極其酷烈。具體的作法是:將這五種藥材放置在坩堝之中,連續加熱三天三夜,之後產生的粉末,即是五毒的成藥。此藥塗抹患處,據說有相當的療效。很顯然,「五毒」之名雖然張牙舞爪,面目猙獰,但卻有救人性命的效能。說是五毒,卻可以毒攻毒,最後卻成了五味良藥。
「衣冠禽獸」本來是褒義
「衣冠禽獸」一語來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據史料記載,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具體的規定是: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雲雁,五品繡白鷳,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黃鸝,九品繡鵪鶉。
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所以,當時「衣冠禽獸」一語是讚語,頗有令人羨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文官武將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老百姓視其為匪盜瘟神,於是,「衣冠禽獸」一語開始有了貶義。
碑本來指的是沒有文字的豎石或樁,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於宮廟前以觀日影、辨時刻。《儀禮·聘禮》曾說:「上當碑南陳」,鄭玄的註釋就是:「宮必有碑,所以識日影,引陰陽也」。二是豎於宮廟大門內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圓孔, 施轤轆以繩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古時往往用大木來引棺入墓,這大木的特定稱呼就是「豐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製的,漢代以後才改用石頭。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用豐碑來牽引自己的棺材。《周禮》有云:「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所謂「公室視豐碑」,就是公室成員死後,要用以大木立於墓壙的四周,上設轆轤,用以下棺於壙。該規格本來為天子之制,後來諸侯也僭用之。
豐碑在當時,就是一種特殊的葬禮規格。後人沿襲了此種習俗,「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學著用起了「豐碑」,他們在自己親人的墳前立起了石頭。只是他們忘了原來的碑是下葬的工具,忘記了碑最原始的功能。所以,後來有人開始在光禿禿的石頭上刻字記錄父輩的功績,這就是今天我們見到的墓碑。從某種意義上說,武則天的無字碑倒是歪打正著,有點符合古禮的要求。
「五毒」原來是良藥
「五毒俱全」,這是一個所有中國人都會用的詞。一個人如果稱得上「五毒俱全」,那麼此人就堪稱「死有餘辜」。
但是,「五毒」到底是什麼,卻一直存在很大爭議,堪稱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吃、喝、嫖、賭、抽」,有人認為是「坑、蒙、拐、騙、偷」,有人認為是「蛇、蠍、蜈蚣、壁虎、蟾蜍」。而真正意義上的「五毒」卻和這些沒有任何關係。
真正意義上的「五毒」是指五種主治外傷的五種藥性猛烈之藥。《周禮·天官》說:「療傷,以五毒攻之。」這裡的「五毒」就是石膽、丹砂、雄黃、礐石、慈石。在這五種藥材中,石膽主金創、諸邪毒氣,丹砂主身體五臟百病,雄黃主鼠瘘,慈石主周痺風濕。一般認為,所謂的「五毒」並不是每種藥材都有劇毒,譬如丹砂、慈石並無太大毒性,但是五種藥材通過加工之後合成,其藥性就極其酷烈。具體的作法是:將這五種藥材放置在坩堝之中,連續加熱三天三夜,之後產生的粉末,即是五毒的成藥。此藥塗抹患處,據說有相當的療效。很顯然,「五毒」之名雖然張牙舞爪,面目猙獰,但卻有救人性命的效能。說是五毒,卻可以毒攻毒,最後卻成了五味良藥。
「衣冠禽獸」本來是褒義
「衣冠禽獸」一語來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據史料記載,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具體的規定是:文官一品繡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雲雁,五品繡白鷳,六品繡鷺鷥,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黃鸝,九品繡鵪鶉。
武官一品、二品繪獅子,三品繪虎,四品繪豹,五品繪熊,六品、七品繪彪,八品繪犀牛,九品繪海馬。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穿紅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綠袍。所以,當時「衣冠禽獸」一語是讚語,頗有令人羨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文官武將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老百姓視其為匪盜瘟神,於是,「衣冠禽獸」一語開始有了貶義。